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蚊子咬人的三部曲

圖片來源:wiki
嗡嗡嗡,嗡嗡嗡!我們都有被蚊子咬的經驗,也都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咬人的都市傳說,例如體質的酸鹼度、吃素與否等等,到底蚊子是根據什麼條件來鎖定目標的呢?

最近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發現,對蚊子來說,遠距離的時候二氧化碳最重要,但是等到距離拉近以後,溫度、氣味以及視覺也對蚊子選擇目標有很重大的影響。

研究團隊使用了風洞(wind tunnel),並針對二氧化碳、溫度、氣味以及視覺這些因素進行詳細的測試後發現,在遠距離(十公尺以上),蚊子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做為主要追蹤的目標。

當蚊子發現了二氧化碳,牠便會開始往上風處追蹤二氧化碳的濃度;追蹤片刻後若二氧化碳忽然變少或消失,蚊子便會開始以Z字形飛行,試圖找回二氧化碳的蹤跡(OS:明明剛剛還在呀?!)。當蚊子往上風飛行,追蹤著二氧化碳的痕跡時,路途上若出現了高對比的物體(黑點)時,蚊子便會降落在這個黑點上,即使黑點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並不高(所以衣服不要穿太深色的?!)。

除此之外,蚊子可以感應到溫度。研究團隊發現,在沒有二氧化碳痕跡的狀況下,蚊子還是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的物體,對溫度的感應可以遠到20公分,不過大致上還是在2-3公分內最明顯;但如果加上水蒸氣(模仿流汗後汗液蒸發的狀況),蚊子對溫度的反應範圍可以擴大到6-8公分。

將二氧化碳、熱、水蒸汽、顏色分開研究,能幫助我們了解是什麼吸引了蚊子飛來;但是人類並不會只單純發散其中一種因子。我們會呼吸(二氧化碳)、有體溫(發熱)、也會流汗(水蒸氣)。因此,研究團隊也想知道,究竟距離多遠蚊子還可以偵測人的手臂發散出來的綜合信號?結果發現,雖然在10-15公分以外,人手臂所發散出來的熱,已經產生不了明顯的差別(大約相差攝氏0.2度,為蚊子對溫度的偵測極限);但是結合其他的信號,蚊子還是可以在30-50公分的距離之外發現「遠方有手臂」!這是在有氣流的狀態,若是在室內無風的狀態下,蚊子應該可以在更遠的距離就發現手臂的存在。

也就是說,在遠距離時,蚊子主要是依靠發現二氧化碳的痕跡來找尋可能的目標;當牠循上風越飛越近以後,溫度(體熱)、水蒸氣(汗液蒸發)以及視覺的刺激(穿的衣服或是生物的毛皮顏色)便成為辨別目標物的主要條件。

所以,要怎麼避免被蚊子咬呢?

從這篇研究看來,筆者建議避免穿深色衣物、如果剛運動完,因為身體溫度較高,加上呼吸急促(發散較多的二氧化碳)而且還流汗,可能要避免待在有蚊子的地方。如果無法避免,或許找一個喜歡穿深色運動服的朋友一起運動,也是一個辦法(XD)。

當然,如果您是蚊子世界的唐僧肉(具備擔任捕蚊燈的最佳體質),那麼以上這些建議都沒用,還是認真躲蚊子、使用防蚊用品以及多準備止癢藥膏吧!

參考文獻:

van Breugel et al., Mosquitoes Use Vision to Associate Odor Plumes with Thermal Targets, Current Biology (2015), http://dx.doi.org/10.1016/j.cub.2015.06.046

2 則留言:

  1. 請問一下,這個實驗有分公蚊和母蚊嗎?聽說只有母蚊會叮人。

    路過的外行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