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新聞「國是峰會/學生代表一面倒要聯考」中,我們終於看到的真正的民意,而不是教育部自以為的民意,認為要推免試升學才對。
不要說是國中畢業考高中,筆者認為,在台灣目前的狀態下,連高中畢業考大學都應該要恢復聯考才是。
怎麼說呢?
還記得多年前有一次從車站搭計程車回大學,運將先生在路上提到,當他的小孩(就讀花蓮女中)跟他說要去申請入學,他煩惱了幾天幾夜,最後跟他的小朋友說:爸爸給你一萬元,申請的報名費、住宿費、交通費、、、一切開支就從這一萬元支出,要更多,爸爸也拿不出來,就只有這麼多了!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他煩惱的樣子,以及他眉頭深鎖地問我:「老師,你說,孩子要上進想要申請學校,我該不該支持?但是,我跑計程車,每個月能賺的實在不多,我真的也沒辦法給更多了!」
一萬元,可以申請幾家學校?如果是在台北,或許可以申請四到六家(如果都申請台北以及台北近郊的學校的話),但是在東部的花蓮,就算把東華跟慈濟都包括進來,能夠申請三到四家已經很勉強了!
怎麼說呢?舉例來說,目前申請入學報名費大概是1000-1500之間(筆者不知道有沒有更貴的),就算1000好了,備審資料的花費大概是100/份,坐火車大概要800元/人,住旅館(從花蓮出發到其他台灣任何有大學的都市,大概都很難不住宿)一個晚上2000元(台北應該不止這個價格),所以
申請外地的學校,一次的花費要:1000+100+800+2000=3900元,這是最起碼的開銷。
一萬元可以申請幾家學校?上面那個算式應該可以適用於中南部以及東部的學生,大概兩家吧!筆者還沒有把父親或母親隨行的交通費算進去喔!要去外地多半父母親會隨行,這樣交通費還要加倍呢!
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只能申請兩家,如果你是那位高中生,你會有勇氣去申請看看不錯的、但是可能不會申請上的學校嗎?當然是選擇一定會上的學校去申請,畢竟夢想雖美,但是現實也要兼顧啊!而當家裡的經費沒有上限時,當然可以去冒個險、申請看看不一定會上的好學校,說不定過了,那就賺到了不是嗎?
這麼一來,很明顯的,家裡經濟環境好的,會有更多的機會;因此,筆者一直認為:申請入學會造成階級分化更明顯,而且是排除窮人受更好的教育的機會。
當然聯考也不完全公平,比方說這幾年有些題目很明顯只有在都市的學生才會寫,雖然只是少少幾題,但是不管多或是少,這已經影響到公平性。此外城鄉差距以及資源分配不均影響到老師到北部以外的其他區域任教的意願,這會造成教育品質的不平均。很多學校都知道,考一樣高的分數,中南部的學生一般而言進學校以後的表現會比北部的學生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撇開這部分不提,至少聯考可以提供所有的學生一個公平、價格合理的管道去取得求學的機會;而申請入學所產生的費用比大學聯考要高昂許多,雖然大部分的學校都會提供清寒學生免報名費的補助,但是免了報名費卻沒辦法免住宿費、交通費,更何況有些家長根本不可能請假去陪考,這個狀況通常尤其在中低收入的家庭中最常發生(請假就不用來了),所以筆者一直反對在目前這樣的制度下進行申請入學或推薦甄試,畢竟這是很明顯的「排貧」,會使台灣的階級分化更明顯,同時也是不符公平正義原則的!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為愛奮不顧身的蟋蟀
這篇是由分遺100級第二組同學與老葉合力完成的
參考資料:
1. ScienceNow. 2011/10/6. ScienceShot: Crickets Risk Their Lives for Mates - ScienceNOW
在昆蟲界中「定孤支」是為了擄獲異性的芳心,而雄蟋蟀卻是冒著生命危險來守護另一半。
圖片來源:ScienceNow |
野生的蟋蟀(Gryllus campestris)會獨自或跟伴侶緊緊依靠在洞穴裡,當蟋蟀夫婦要一起出門時,為了更容易讓雌蟋蟀逃離掠食者(如:喜鵲),雄蟋蟀會先待在離出口遠一點的地方,讓雌蟋蟀靠近洞口,如此自己更容易成為喜鵲的大餐。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在「當代生物學」(Curreny Biology)中提到,雄蟋蟀並不是純潔的白馬王子;通常雄性會在雌性身旁成為敏銳的護衛,主要為了趕跑其他追求者,讓自己獲得更多交配的機會,所以說到底,蟋蟀要當個紳士的代價並不小。
參考資料:
1. ScienceNow. 2011/10/6. ScienceShot: Crickets Risk Their Lives for Mates - ScienceNOW
汽水喝太多是會出事的!
年輕朋友們都愛喝飲料,國外的孩子尤其愛喝汽水;但是最近的研究顯示(1),汽水喝多了是會出事的。
最近在Injury Prevention期刊發表的一個針對美國青少年的研究顯示,喝太多汽水可能會有導致暴力行為。
研究團隊針對波士頓(Boston)地區的22所公立學校的1,878位14-18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問他們過去一週內喝多少罐汽水(carbonated soft drink)。調查只針對非低卡的(non-diet)汽水,每罐為355毫升。
研究團隊同時也調查了這些孩子過去一年內是否曾有暴力行為以及施暴的對象,是否曾攜帶槍或刀等。
結果發現,過去一週喝五罐汽水或以上的孩子,即使排除喝酒以及抽煙等因素,他們還是比過去一週喝四罐或更少汽水的孩子要暴力。
進一步分為四級(0-1罐、2-4罐、5-7罐、14罐或以上)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明顯,隨著過去一週喝汽水的量越多,出現暴力行為以及攜帶刀槍的比例也隨之上昇。如果把每週喝0-1罐汽水的孩子,跟每週喝14罐或以上的孩子相比,每週喝14罐或以上的汽水的孩子,過去一年曾攜帶刀槍的比例高出20%(43% vs. 23%),過去一年曾有暴力行為的高出12%(27% vs. 15%);其中對同學或朋友施暴的比例高出23%(58% vs. 35%),對兄弟姊妹施暴的比例高出18%(43% vs. 25.4%)。
過去我們都只知道這些汽水是所謂「垃圾食物」的一種,卻沒想到喝太多可能會導致暴力行為;目前研究團隊還在釐清究竟是裡面的糖還是咖啡因導致這個現象,但是筆者卻想到台灣的孩子很愛喝另一種飲料:紅茶、綠茶、奶茶,這些茶飲中也含有糖跟咖啡因,不知道這些茶飲是否跟這幾年的校園霸凌頻傳有關?
參考資料:
1. Science Daily. 2011/10/24. High fizzy soft drink consumption linked to violence among teens.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最近在Injury Prevention期刊發表的一個針對美國青少年的研究顯示,喝太多汽水可能會有導致暴力行為。
研究團隊針對波士頓(Boston)地區的22所公立學校的1,878位14-18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問他們過去一週內喝多少罐汽水(carbonated soft drink)。調查只針對非低卡的(non-diet)汽水,每罐為355毫升。
研究團隊同時也調查了這些孩子過去一年內是否曾有暴力行為以及施暴的對象,是否曾攜帶槍或刀等。
結果發現,過去一週喝五罐汽水或以上的孩子,即使排除喝酒以及抽煙等因素,他們還是比過去一週喝四罐或更少汽水的孩子要暴力。
進一步分為四級(0-1罐、2-4罐、5-7罐、14罐或以上)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明顯,隨著過去一週喝汽水的量越多,出現暴力行為以及攜帶刀槍的比例也隨之上昇。如果把每週喝0-1罐汽水的孩子,跟每週喝14罐或以上的孩子相比,每週喝14罐或以上的汽水的孩子,過去一年曾攜帶刀槍的比例高出20%(43% vs. 23%),過去一年曾有暴力行為的高出12%(27% vs. 15%);其中對同學或朋友施暴的比例高出23%(58% vs. 35%),對兄弟姊妹施暴的比例高出18%(43% vs. 25.4%)。
過去我們都只知道這些汽水是所謂「垃圾食物」的一種,卻沒想到喝太多可能會導致暴力行為;目前研究團隊還在釐清究竟是裡面的糖還是咖啡因導致這個現象,但是筆者卻想到台灣的孩子很愛喝另一種飲料:紅茶、綠茶、奶茶,這些茶飲中也含有糖跟咖啡因,不知道這些茶飲是否跟這幾年的校園霸凌頻傳有關?
參考資料:
1. Science Daily. 2011/10/24. High fizzy soft drink consumption linked to violence among teens.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暖化與未來:不要只是心動,要馬上行動。
最近這幾十年來,由於氣候記錄的增加以及對氣候系統的瞭解更多,已經越來越少人懷疑究竟是不是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了。如果還有人心中存著一絲疑問,筆者建議可以去看今年出版的科學人:環境科學特輯「變遷中的環境」其中的「全球暖化背後的科學證據」(p.50-57)應該也不會再懷疑了。
但是,究竟要怎樣才能消除暖化呢?或者說,我們還能夠讓全球的氣候回到從前嗎?
在10月21日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我們就快要來不及了!
任職於ETH Zurich(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的Joeri Rogelj搜尋目前所有的期刊文獻,找尋其中號稱可以將地球溫度降低攝氏2度的的方案,並加入種種變因(包含科技的進步、再生能源使用的提升、化石燃料使用量的減少等),在他們建立的模擬系統中進行模擬,想要從其中找到較好的方案。
結果相當的令人震驚:我們就快要來不及了!
Rogelj博士的模擬系統顯示:如果我們不趕緊採取行動,讓溫室氣體的排放立刻開始下降,那麼所有目前找到的方案(總共有193個)都無法幫助我們讓地球降溫。
我們必須讓溫室氣體的排放至少在今年立刻開始停止增加,而在2020年時必須已在下降;到2050年時排放的溫室氣體要是現在的一半。要做到這一步,在Rogelj博士找到的193個方案中,也只有3個可行;而這三個都牽涉到大量使用生質燃料以及大量的將溫室氣體由目前的大氣中移走。
筆者昨天參加了由行政院環保署主辦、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宜蘭縣環保局、宜蘭大學協辦的「台灣20XX:面對氣候變遷下台灣的未來」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世界公民咖啡館」活動,會中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也提出了要大家對於節能減碳,不只要心動,還要行動的主張。面對現在的狀況,筆者也認為光是心動是沒有用的,要化為具體的行動,才能拯救地球,也拯救我們。
我們都瞭解環保、節能減碳對地球的好處,但人都有惰性,往往會因為覺得麻煩、或是少想了一步,讓我們仍然依著過去的習氣繼續偷懶下去,讓自己淪為「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但是,在這迫在眉睫的時刻,我們不能再光是心動,而應該要付諸行動了。以下是幾個筆者想到的行動方案:
一、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開始蔬食,能全素就全素,不能全素至少也要蛋奶素。由於肉食需要冷凍設備來保存肉類,但是蔬菜水果一般來說冷藏即可,相對來說在保存上比較減碳;如能夠採用在地的蔬菜水果,降低食物運送的碳里程則更好。雞蛋跟牛奶的攝取盡量減少,畢竟養雞要用玉米等飼料,養牛則更不好,因為養牛需要牧場(砍伐森林)、牛會打嗝跟排氣,這些都是溫室氣體。
二、行:能共乘就共乘,能用大眾交通工具就用大眾交通工具,這樣可以積極減少碳排放;同時可以步行的距離就不要坐車。筆者在去外地開會時,都是盡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有時因為火車班次不剛好必須提早到達時,筆者就會先查詢火車站到會場的距離是否可步行。這次去宜蘭大學開會,筆者就從火車站步行到宜大,沿路鳥語花香,還可細細體會宜蘭明媚的風光,如果只是搭計程車,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三、其他:在家裡盡量節約用水用電,筆者家裡的浴室隨時都有三個水桶接洗澡水用來沖馬桶,洗手槽也都有臉盆接水沖馬桶或澆花,衣服只要還夠穿就不要買新的,紙張可以重複使用就重複使用...
所有的這些,可能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是只要常常把這些事掛在心裡,時時刻刻記得要實踐,等到化為生活習慣以後也就不再是麻煩了。
我們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而要在行動上成為巨人!
參考資料:
1. Science Now. 2011/10/21. Bleak Prospects for Avoiding Dangerous Global Warming - ScienceNOW
但是,究竟要怎樣才能消除暖化呢?或者說,我們還能夠讓全球的氣候回到從前嗎?
在10月21日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我們就快要來不及了!
任職於ETH Zurich(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的Joeri Rogelj搜尋目前所有的期刊文獻,找尋其中號稱可以將地球溫度降低攝氏2度的的方案,並加入種種變因(包含科技的進步、再生能源使用的提升、化石燃料使用量的減少等),在他們建立的模擬系統中進行模擬,想要從其中找到較好的方案。
結果相當的令人震驚:我們就快要來不及了!
Rogelj博士的模擬系統顯示:如果我們不趕緊採取行動,讓溫室氣體的排放立刻開始下降,那麼所有目前找到的方案(總共有193個)都無法幫助我們讓地球降溫。
我們必須讓溫室氣體的排放至少在今年立刻開始停止增加,而在2020年時必須已在下降;到2050年時排放的溫室氣體要是現在的一半。要做到這一步,在Rogelj博士找到的193個方案中,也只有3個可行;而這三個都牽涉到大量使用生質燃料以及大量的將溫室氣體由目前的大氣中移走。
圖片連結網址:Science Now |
筆者昨天參加了由行政院環保署主辦、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宜蘭縣環保局、宜蘭大學協辦的「台灣20XX:面對氣候變遷下台灣的未來」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世界公民咖啡館」活動,會中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也提出了要大家對於節能減碳,不只要心動,還要行動的主張。面對現在的狀況,筆者也認為光是心動是沒有用的,要化為具體的行動,才能拯救地球,也拯救我們。
我們都瞭解環保、節能減碳對地球的好處,但人都有惰性,往往會因為覺得麻煩、或是少想了一步,讓我們仍然依著過去的習氣繼續偷懶下去,讓自己淪為「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但是,在這迫在眉睫的時刻,我們不能再光是心動,而應該要付諸行動了。以下是幾個筆者想到的行動方案:
一、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開始蔬食,能全素就全素,不能全素至少也要蛋奶素。由於肉食需要冷凍設備來保存肉類,但是蔬菜水果一般來說冷藏即可,相對來說在保存上比較減碳;如能夠採用在地的蔬菜水果,降低食物運送的碳里程則更好。雞蛋跟牛奶的攝取盡量減少,畢竟養雞要用玉米等飼料,養牛則更不好,因為養牛需要牧場(砍伐森林)、牛會打嗝跟排氣,這些都是溫室氣體。
二、行:能共乘就共乘,能用大眾交通工具就用大眾交通工具,這樣可以積極減少碳排放;同時可以步行的距離就不要坐車。筆者在去外地開會時,都是盡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有時因為火車班次不剛好必須提早到達時,筆者就會先查詢火車站到會場的距離是否可步行。這次去宜蘭大學開會,筆者就從火車站步行到宜大,沿路鳥語花香,還可細細體會宜蘭明媚的風光,如果只是搭計程車,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三、其他:在家裡盡量節約用水用電,筆者家裡的浴室隨時都有三個水桶接洗澡水用來沖馬桶,洗手槽也都有臉盆接水沖馬桶或澆花,衣服只要還夠穿就不要買新的,紙張可以重複使用就重複使用...
所有的這些,可能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是只要常常把這些事掛在心裡,時時刻刻記得要實踐,等到化為生活習慣以後也就不再是麻煩了。
我們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而要在行動上成為巨人!
參考資料:
1. Science Now. 2011/10/21. Bleak Prospects for Avoiding Dangerous Global Warming - ScienceNOW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隱藏在灼熱星球中的冰層
這是慈濟大學分遺系100級第三組同學的作品~我們這次的最佳進步獎
作為位於太陽系的最內層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受太陽的炙熱照射最為強烈的星球的水星,儘管如此,NASA信使號(MESSENGER)的升空,卻漸漸證實水星極區可能富含大量冰層。
約莫二十年前,地球雷達就已經探測到,水星極區某些地方出現了很高的反射數據,顯示可能有冰層或水。而今年三月至今,信使號在進入水星軌道後,便不斷拍下許多清楚的水星極區圖,信使號上的工程學家Nancy Chabot研究這些極區圖的色彩編碼圖後,發現水星南極方圓200公里內的黑色區域(永遠照不到太陽的地方),竟然有五分之一都是冰!!換句話說,這不只說明了水星上極有可能有冰層存在,其含量甚至可能比我們原先想得要多出好幾百倍!於是Nancy將這些圖樣與研究發表於歐洲科學行星大會、以及美國的科學部天文學會,果不其然地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與討論。
參考資料:
1. ScienceNow. 2011/10/5. ScienceShot: Dark Ice on a Hot Planet - ScienceNOW
不只是全球暖化,灌溉也造成海平面上升
這篇文章是筆者與慈濟大學分遺系100級第一組同學合作改寫完成的
近年來,地下水的抽取量暴增,從2000年到2008年,人類平均每年從地下水層中抽出一百四十五立方公里的地下水,這個量可以提高海平面約0.4毫米(約佔這段期間每年海平面上升量的13%)。
其餘的87%,其中的一半來自於陸積冰的融化,另一半則是來自於海水溫度上昇所造成的膨脹效應(特別是淺層的海水)。
融化的冰川與冰冠並不是唯一使海平面上升的原因,灌溉草坪也會。根據「地球物理研究報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最近的文章指出:灌溉及抽取地下水會使大量的水由地底經由溪流、河流和其他水道流入大海。研究員依據目前已知的資訊,並由目前的趨勢推論出:過去的這個世紀中,人們抽取了超過四千五百立方公里的地下水,這些水足以讓海平面升高12.6毫米(佔這段期間海平面上升幅度的6%)。
近年來,地下水的抽取量暴增,從2000年到2008年,人類平均每年從地下水層中抽出一百四十五立方公里的地下水,這個量可以提高海平面約0.4毫米(約佔這段期間每年海平面上升量的13%)。
其餘的87%,其中的一半來自於陸積冰的融化,另一半則是來自於海水溫度上昇所造成的膨脹效應(特別是淺層的海水)。
怎樣灌溉才對,這已經不是太新穎的話題了;使用大量的水灌溉土壤,會造成土壤鹽化、酸化、水土流失。而這些水流入大海,還會造成海平面上昇;在水資源越來越珍貴的今天,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是不是該好好研究一下究竟要怎麼灌溉才能得到雙贏的結果呢?
參考資料: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酵素SGK1調節不良導致不孕或流產
在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甚至政府已經把生育率當成「國家安全」來看的現在(1),筆者往往想到從以前到現在,常聽到一些長輩、同輩、晚輩在慨嘆:為什麼有些人想生生不出來,或是一直懷孕一直流產,但有些人卻生了不知道要珍惜,而把小寶寶丟棄(2)甚至讓一條小生命還沒有看清楚這個世界就提前結束(3)?
在大家都在談如何提高生育率的時刻,每次筆者想到這些望兒若渴的人們,總也覺得很不公平;有些為了求得一個孩子,媽媽必須躺在床上好多個月,只因為過去流產過太多次,試過各種方法都不靈光,只能用這個笨法子保住腹中的一塊肉;也有人工受孕許多次,但是不斷的失敗,到最後只要看到別人的孩子就雙眼發光、接著傷心欲絕...如果老天能讓他們懷孕,並順利的產下孩兒,相信他們都會非常珍惜這個緣分,會把孩子當心肝寶貝一樣的疼,不是嗎?
最近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成果,可能可以為這些求兒若渴的父母們帶來新希望(4)。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分析了106位不明原因不孕(超過兩年無法受孕)或是易流產(連續三到四次流產)婦女的子宮內膜,發現這些不孕婦女的內膜中有個酵素SGK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的表現量特別高;而在易流產婦女的子宮內膜檢驗同時也發現,易流產婦女的SGK1表現量特別低。
SGK1可以被血清,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濾泡刺激素(FSH,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滲透壓的驟變(osmotic shock),以及礦物質皮質素(mineralocorticoids)等誘導表現(5);在倫敦帝國學院的這篇研究中發現,SGK1的表現與細胞對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的抵抗力有關;而他們也發現,小鼠在可受孕期間(fertility window)子宮內膜的SGK1表現量會下降,但他們發現不孕婦女的SGK1並沒有下降的趨勢。
當研究團隊抑制了小鼠的SGK1表現時,他們發現雖然小鼠可以懷孕,但是每胎的小鼠數目降低了,而且懷孕中也有出血的現象,顯示SGK1表現量低可能真的跟易流產體質有關。
這個發現將會改變現在的不孕症以及易流產婦女的治療,或許將來不明原因無法受孕、或容易流產的婦女,都會被建議測一測子宮內膜的SGK1表現量。更或許,這會成為求子若渴的夫婦的新福音!
參考資料:
1. Alexandros Lee 李東昇. 2011/03/01.催生! 試院:公務員擬全薪育嬰假. udn部落格.
2. 中時電子報. 2011/10/13. 提款機前棄嬰 警追查父母
3.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1/8/25.小情侶未婚生子嚇傻 塑膠袋裝屍棄公園
4. SciencdDaily. 2011/10/16. Faulty Molecular Switch Can Cause Infertility or Miscarriage.
5. PhosphoSitPlus. SGK1(human).
在大家都在談如何提高生育率的時刻,每次筆者想到這些望兒若渴的人們,總也覺得很不公平;有些為了求得一個孩子,媽媽必須躺在床上好多個月,只因為過去流產過太多次,試過各種方法都不靈光,只能用這個笨法子保住腹中的一塊肉;也有人工受孕許多次,但是不斷的失敗,到最後只要看到別人的孩子就雙眼發光、接著傷心欲絕...如果老天能讓他們懷孕,並順利的產下孩兒,相信他們都會非常珍惜這個緣分,會把孩子當心肝寶貝一樣的疼,不是嗎?
圖片連結:維基百科 |
最近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成果,可能可以為這些求兒若渴的父母們帶來新希望(4)。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分析了106位不明原因不孕(超過兩年無法受孕)或是易流產(連續三到四次流產)婦女的子宮內膜,發現這些不孕婦女的內膜中有個酵素SGK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的表現量特別高;而在易流產婦女的子宮內膜檢驗同時也發現,易流產婦女的SGK1表現量特別低。
SGK1可以被血清,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濾泡刺激素(FSH,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滲透壓的驟變(osmotic shock),以及礦物質皮質素(mineralocorticoids)等誘導表現(5);在倫敦帝國學院的這篇研究中發現,SGK1的表現與細胞對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的抵抗力有關;而他們也發現,小鼠在可受孕期間(fertility window)子宮內膜的SGK1表現量會下降,但他們發現不孕婦女的SGK1並沒有下降的趨勢。
當研究團隊抑制了小鼠的SGK1表現時,他們發現雖然小鼠可以懷孕,但是每胎的小鼠數目降低了,而且懷孕中也有出血的現象,顯示SGK1表現量低可能真的跟易流產體質有關。
這個發現將會改變現在的不孕症以及易流產婦女的治療,或許將來不明原因無法受孕、或容易流產的婦女,都會被建議測一測子宮內膜的SGK1表現量。更或許,這會成為求子若渴的夫婦的新福音!
參考資料:
1. Alexandros Lee 李東昇. 2011/03/01.催生! 試院:公務員擬全薪育嬰假. udn部落格.
2. 中時電子報. 2011/10/13. 提款機前棄嬰 警追查父母
3.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1/8/25.小情侶未婚生子嚇傻 塑膠袋裝屍棄公園
4. SciencdDaily. 2011/10/16. Faulty Molecular Switch Can Cause Infertility or Miscarriage.
5. PhosphoSitPlus. SGK1(human).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想提升作物產量嗎?種樹!
最近世界混農林業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發表了他們在非洲的研究,發現在農地裡種植相思樹(Faidherbia albida)或是南洋櫻(Gliricidia sepium),可以提升作物的產量(1)。
在非洲,作物產量不佳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水資源管理不良或是土壤管理有問題。其中,地力(土壤的肥份)不足又是其中的主因之一。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處理肥份不足的問題通常就是以化肥(chemical fertilizer)來解決;但是,非洲的農民或是由於對化肥還有疑慮、或是無法負擔化肥的費用,造成化肥在非洲的使用並不普遍。
要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又不能使用化肥,於是世界混農林業中心的研究員們,尋找能夠永續保持土壤肥份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在田地裡種植南洋櫻。
過去非洲的農夫常常在田邊種植木豆(Cajanus cajan)以提升作物的產量;但是他們發現,在田地裡種植南洋櫻的效果更好。南洋櫻與玉米間作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到原來的兩倍以上;但是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結果,中心的研究員們也是費了一番心血。
他們發現,如果能把南洋櫻種在玉米田裡,而不是種在玉米田的旁邊(也就是間作),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但是如果就是把南洋櫻種在田裡讓它自由發展,那麼高大的南洋櫻將會擋住玉米的陽光,使玉米長得不好。
因此,研究員們在即將種植玉米前,把南洋櫻先砍到剩一點點;然後把玉米種下去。當南洋櫻被砍得剩下一點點時,它會進入休眠(dormant)一段時間,所以它暫時不會與玉米競爭陽光、水分與肥份。等到南洋櫻從休眠狀態中恢復時,玉米已經長到相當高大,這時南洋櫻的樹蔭也不會擋住玉米的陽光了。
除了南洋櫻,還有相思樹也可以提升作物的產量。
不過,根據世界混農林中心的研究顯示,相思樹提升作物的產量主要是因為他有很深的軸根(tap root),可以抓住更多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它深深的軸根也可以把地底深處的養分帶上來。
他們的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的「國際農業永續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上。
參考資料:
1. BBC News. 2011/10/16. Trees 'boost African crop yields and food security.
在非洲,作物產量不佳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水資源管理不良或是土壤管理有問題。其中,地力(土壤的肥份)不足又是其中的主因之一。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處理肥份不足的問題通常就是以化肥(chemical fertilizer)來解決;但是,非洲的農民或是由於對化肥還有疑慮、或是無法負擔化肥的費用,造成化肥在非洲的使用並不普遍。
要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又不能使用化肥,於是世界混農林業中心的研究員們,尋找能夠永續保持土壤肥份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在田地裡種植南洋櫻。
圖片來源:BBC News |
過去非洲的農夫常常在田邊種植木豆(Cajanus cajan)以提升作物的產量;但是他們發現,在田地裡種植南洋櫻的效果更好。南洋櫻與玉米間作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到原來的兩倍以上;但是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結果,中心的研究員們也是費了一番心血。
他們發現,如果能把南洋櫻種在玉米田裡,而不是種在玉米田的旁邊(也就是間作),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但是如果就是把南洋櫻種在田裡讓它自由發展,那麼高大的南洋櫻將會擋住玉米的陽光,使玉米長得不好。
因此,研究員們在即將種植玉米前,把南洋櫻先砍到剩一點點;然後把玉米種下去。當南洋櫻被砍得剩下一點點時,它會進入休眠(dormant)一段時間,所以它暫時不會與玉米競爭陽光、水分與肥份。等到南洋櫻從休眠狀態中恢復時,玉米已經長到相當高大,這時南洋櫻的樹蔭也不會擋住玉米的陽光了。
除了南洋櫻,還有相思樹也可以提升作物的產量。
不過,根據世界混農林中心的研究顯示,相思樹提升作物的產量主要是因為他有很深的軸根(tap root),可以抓住更多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外它深深的軸根也可以把地底深處的養分帶上來。
他們的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的「國際農業永續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上。
參考資料:
1. BBC News. 2011/10/16. Trees 'boost African crop yields and food security.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如何看穿我們的腦?
日本的RIKEN腦科學研究所,最近發明了一種被稱為"Scale"的水溶液(1);當他們把使用螢光蛋白標定後的神經組織泡在這溶液中,原本灰白色的組織會被轉為透明,但是標定的蛋白質的會被保存下來(2),於是成了下圖的模樣:
由於腦組織經過這樣處理後,研究者可以把細微的結構看得非常清楚,包含哪個神經元跟哪(些)神經元有接觸,因此RIKEN研究所的宮脅淳教授對於他們的發明非常的興奮,希望能藉由這個溶液一步步地解開大腦的奧秘。
當然,以人腦的複雜度來說,如果一開始就以人腦來作為研究的材料,一方面材料不易取得,另一方面研究者可能也會馬上陷入五里霧中;因此他們打算要由小鼠開始,先建立起小鼠的腦神經元連結地圖(他們稱為"connectome"),接著再建立不同年齡(也就是不同的發育階段)的小鼠的腦神經元連結地圖;然後才會開始使用人腦。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的美國,在2009年建立了由16個單位共同合作的'Human Connectome Project',計畫透過以MRI,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腦磁圖,利用偵測大腦產生的電流所造成的磁場來記錄大腦活動的儀器(3))與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腦電圖,記錄大腦產生的電波的儀器(4))等儀器掃瞄志願者的大腦,嘗試著建立起大腦中的腦神經元連結地圖;其中一位在哈佛大學的Lichtman教授對於RIKEN研究團隊的發明大感振奮。他認為這個溶液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更多大腦的奧秘。
有意思的是,這個溶液其實一點也不貴。根據RIKEN研究團隊表示,Scale的成分就是尿素、甘油跟介面活性劑而已。但這個溶液只能使用在死的組織上,活的組織無法使用這個溶液;研究團隊盼望有一天能有個方法讓他們可以直接觀察活的組織,不過以目前來看,Scale已經是目前的首選了。
參考資料:
1. NY Times. Chemical cocktail turn brain's gray matter transparent.
2. H. Hama, H. Kurokawa, H. Kawano, R. Ando, T. Shimogori, H. Noda, K. Fukami, A. Sakaue-Sawano & A. Miyawaki. 2011. Scale: a chemical approach for fluorescenceimag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mouse brain. Nature Neuroscience doi:10.1038/nn.2928
3. Wikipedia. 2011/10/10. Magnetoencephalography.
4. Wikipedia. 2011/10/12. Electroencephalography.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
當然,以人腦的複雜度來說,如果一開始就以人腦來作為研究的材料,一方面材料不易取得,另一方面研究者可能也會馬上陷入五里霧中;因此他們打算要由小鼠開始,先建立起小鼠的腦神經元連結地圖(他們稱為"connectome"),接著再建立不同年齡(也就是不同的發育階段)的小鼠的腦神經元連結地圖;然後才會開始使用人腦。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的美國,在2009年建立了由16個單位共同合作的'Human Connectome Project',計畫透過以MRI,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腦磁圖,利用偵測大腦產生的電流所造成的磁場來記錄大腦活動的儀器(3))與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腦電圖,記錄大腦產生的電波的儀器(4))等儀器掃瞄志願者的大腦,嘗試著建立起大腦中的腦神經元連結地圖;其中一位在哈佛大學的Lichtman教授對於RIKEN研究團隊的發明大感振奮。他認為這個溶液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更多大腦的奧秘。
有意思的是,這個溶液其實一點也不貴。根據RIKEN研究團隊表示,Scale的成分就是尿素、甘油跟介面活性劑而已。但這個溶液只能使用在死的組織上,活的組織無法使用這個溶液;研究團隊盼望有一天能有個方法讓他們可以直接觀察活的組織,不過以目前來看,Scale已經是目前的首選了。
參考資料:
1. NY Times. Chemical cocktail turn brain's gray matter transparent.
2. H. Hama, H. Kurokawa, H. Kawano, R. Ando, T. Shimogori, H. Noda, K. Fukami, A. Sakaue-Sawano & A. Miyawaki. 2011. Scale: a chemical approach for fluorescenceimag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nsparent mouse brain. Nature Neuroscience doi:10.1038/nn.2928
3. Wikipedia. 2011/10/10. Magnetoencephalography.
4. Wikipedia. 2011/10/12. Electroencephalography.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龜兔賽跑,最後的贏家可能還是兔子
在我們小時候讀過的龜兔賽跑故事裡,兔子自以為跑得比烏龜快太多,所以決定睡個午覺;但是烏龜不休息繼續往前走,於是最後烏龜贏了。
如果不僅僅是一場賽跑,而是因為全球暖化,讓兔子跟烏龜必須要向北遷移呢?在這攸關生死的時候,兔子當然不會再睡午覺,勝負就很難說了。
如果暖化的速度加快呢?烏龜的勝算可能就不大了...
為了要了解全球暖化對生物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位於加州四個研究機構所組成的團隊分析兩萬一千年前冰河期的紀錄,發現:在當時氣溫變動最劇烈的北歐及加拿大,動物們平均一年要向北遷移100公尺。(1)
一百公尺看來沒什麼,但是對於像烏龜這類爬行很慢的動物,或是體型很小的動物,一年要遷移100公尺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催命符。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現在我們看到的事實是:這些地方只有很少的特有種(endemic species)(2)。
所有的這些物種裡,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呢?根據丹麥的研究團隊發現,在這場氣候的龜兔賽跑中,輸家是兩棲類。由於兩棲類皮膚裸露,造成牠們不能一生離水(3),當需要遷移的時候便會因為無法遷移或找尋不到適當的水源而絕種。
但是距離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在廣大的平原地區,由於整個區域氣溫一致(因為地勢低平)使得動物必須遷移更遠,造成的影響就是現在的丹麥(平原)連「一種」特有物種都找不到。
住在山區的動物在氣候暖化時,能做的是就是往山上爬了。最近這些年全球生物每10年就要讓自己居住的區域的海拔高度上升11公尺(4),對於平原區或是丘陵區的生物,這個需求要達到非常的困難,很可能就會有絕種的危機。
研究團隊也警告,由於他們的分析僅將氣溫納入,並未分析雨量(5);而且當前的暖化速度是遠高於21,000年前冰河期結束時期的。當我們把因為暖化所造成的雨量遽減或遽增(依區域而定)加入,對不同地區生物的衝擊,可能遠超過這篇文章爬梳歷史資料所得到的結果。
看過「歷險小恐龍」(The Land Before Time)的人可能都對於這些小恐龍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十分佩服,但是在真正的自然環境中,爬行緩慢且覓食能力有限的小動物,在生存競爭上是永遠處於劣勢的。正如目前世界上的6,500種正在迅速消失中的兩棲類一樣,Littlefoot跟他的朋友,在生存競爭上,大概是永遠的輸家。
參考資料:
1. Science Now. 2011/10/6. Glacial Melting Put Animals on the Run - ScienceNOW
2. B. Sandel, L. Arge, B. Dalsgaard, R.G. Davies, K. J. Gaston, W. J. Sutherland, J.-C. Svenning. 2011. The Influence ofLate Quaternary Climate-Change Velocity on Species Endemism.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10173
3. Wikipedia. 2011/9/29. Amphibians.
4. I-Ching Chen, Jane K. Hill, Ralf Ohlemüller, David B. Roy, Chris D. Thomas. 2011. RapidRange Shifts of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Climate Warming. Science 333(6045): 1024-1026
5. Scott R. Loarie, Philip B. Duffy, Healy Hamilton, Gregory P. Asner, Christopher B. Field & David D. Ackerly. 2009. The velocity of climate change. Nature 462: 1052-1055
如果不僅僅是一場賽跑,而是因為全球暖化,讓兔子跟烏龜必須要向北遷移呢?在這攸關生死的時候,兔子當然不會再睡午覺,勝負就很難說了。
如果暖化的速度加快呢?烏龜的勝算可能就不大了...
為了要了解全球暖化對生物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位於加州四個研究機構所組成的團隊分析兩萬一千年前冰河期的紀錄,發現:在當時氣溫變動最劇烈的北歐及加拿大,動物們平均一年要向北遷移100公尺。(1)
一百公尺看來沒什麼,但是對於像烏龜這類爬行很慢的動物,或是體型很小的動物,一年要遷移100公尺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催命符。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現在我們看到的事實是:這些地方只有很少的特有種(endemic species)(2)。
所有的這些物種裡,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呢?根據丹麥的研究團隊發現,在這場氣候的龜兔賽跑中,輸家是兩棲類。由於兩棲類皮膚裸露,造成牠們不能一生離水(3),當需要遷移的時候便會因為無法遷移或找尋不到適當的水源而絕種。
Oophaga pumilio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住在山區的動物在氣候暖化時,能做的是就是往山上爬了。最近這些年全球生物每10年就要讓自己居住的區域的海拔高度上升11公尺(4),對於平原區或是丘陵區的生物,這個需求要達到非常的困難,很可能就會有絕種的危機。
研究團隊也警告,由於他們的分析僅將氣溫納入,並未分析雨量(5);而且當前的暖化速度是遠高於21,000年前冰河期結束時期的。當我們把因為暖化所造成的雨量遽減或遽增(依區域而定)加入,對不同地區生物的衝擊,可能遠超過這篇文章爬梳歷史資料所得到的結果。
看過「歷險小恐龍」(The Land Before Time)的人可能都對於這些小恐龍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十分佩服,但是在真正的自然環境中,爬行緩慢且覓食能力有限的小動物,在生存競爭上是永遠處於劣勢的。正如目前世界上的6,500種正在迅速消失中的兩棲類一樣,Littlefoot跟他的朋友,在生存競爭上,大概是永遠的輸家。
歷險小恐龍 圖片連結:維基百科 |
參考資料:
1. Science Now. 2011/10/6. Glacial Melting Put Animals on the Run - ScienceNOW
2. B. Sandel, L. Arge, B. Dalsgaard, R.G. Davies, K. J. Gaston, W. J. Sutherland, J.-C. Svenning. 2011. The Influence ofLate Quaternary Climate-Change Velocity on Species Endemism.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10173
3. Wikipedia. 2011/9/29. Amphibians.
4. I-Ching Chen, Jane K. Hill, Ralf Ohlemüller, David B. Roy, Chris D. Thomas. 2011. RapidRange Shifts of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Climate Warming. Science 333(6045): 1024-1026
5. Scott R. Loarie, Philip B. Duffy, Healy Hamilton, Gregory P. Asner, Christopher B. Field & David D. Ackerly. 2009. The velocity of climate change. Nature 462: 1052-1055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樹幹甲蟲(Stenopelmus rufinasus)大戰滿江紅(azolla)
引進外來植物有很多理由,可能是為了庭園造景、或是為了增加農產、也有為了消滅有害的生物、或是實驗用(8);但是外來植物到了本地,究竟能不能適應,或是會不會成為強勢的入侵物種(invasive species),這就很難說了。
滿江紅(azolla,俗名fairy fern)是一種蕨類,他的葉片原來是綠色的,到了天氣冷的時候會轉為紅色,煞是好看(2),所以在1840年代,英國有人從北美引進了它;原來的用意是作為庭園造景用(1)。
但是後來開始失控了。滿江紅在天氣溫暖時生長快速,大約每四到五天就會增加一倍。它不但可以靠孢子繁殖,更厲害的是還可以無性繁殖,舉凡母株出芽或是由斷裂的枝條長出新芽對它來說都易如反掌。
由於民眾會把不想要的動植物丟棄在野外(3),於是滿江紅開始佔據英國的河流,其中以Till河最嚴重;當一個區域的水面上蓋滿了滿江紅時,由於它的厚度可達15-30公分,造成下方的動、植物都得不到光線跟空氣,於是那個區域的水體就會變成一灘死水;而且它也會對建築物造成破壞、干擾船舶航行。
英國政府通常都是要求河流沿岸的居民要負起清理滿江紅的責任,但是今年英國的天氣溫暖而乾燥,助長了滿江紅的生長,竟然在這條河流上滿滿的覆蓋了將近4公里長的一段!於是英國的環保局只好介入清理。
英國環保局在今年(2011)六月已經清理過一次,但是今年的天氣實在太適合滿江紅了,轉眼又蓋滿了Till河,於是這次英國環保局決定要用生物防治法。
他們請出樹幹甲蟲(Stenopelmus rufinasus, North America Azolla weevil),樹幹甲蟲專門以滿江紅為食物,而且繁殖力相當強:一隻雌樹幹甲蟲在牠的一生(55天)中可以產下325個子代(4)。
英國環保局在十月初放下8,000隻樹幹甲蟲,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一兩週內他會增加到幾百萬隻,同時也會吃掉非常多的滿江紅。
同樣的方法在2004年也試過(5),但是筆者沒有查到效果如何;倒是在另一個網站(6)上查到的資料顯示,樹幹甲蟲可以吃掉八成的滿江紅,讓河水重見天日。這樣的效果當然很棒,不過如果河流沿岸的居民沒有持之以恆的照顧他們的河流(除草),給滿江紅一些時間,他們還是可以重新收復「失土」的。
在英國,每年要花費1.7億英鎊(約80.1億新台幣)在防治入侵物種上;反觀台灣對於所謂的十大入侵物種,還停留在鼓勵民眾自行清理的層面上,編列的經費從2008年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的資料(7)上看來,與英國相比真可說是九牛一毛,也就難怪到處都可以看見小花蔓澤蘭了。
參考資料:
1. BBC News. 2011/10/6. Weevils tackle invasive water fern on the River Till.
2. 花蓮市中原國民小學網站。滿江紅
3. Environment Agency. 2011/10/3. Voracious weed-eating weevils invited to free lunch.
4. Hill M.P. 1998. Life history and laboratory host range of Strenopelums rufinasus, a natural enemy of Azolla filiculoides in South Africa. Biocontrol. 43(2): 215-224
5. BBC News. 2004/9/29. Weed-eating weevils go into canal.
6. SE-EPPC (Southeast Exotic Pest Plant Concil) 網站
7.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2008. 瞭解國家保育政策-消滅外來入侵種.
8. 環境資訊中心.外來種與放生問題.
滿江紅(azolla,俗名fairy fern)是一種蕨類,他的葉片原來是綠色的,到了天氣冷的時候會轉為紅色,煞是好看(2),所以在1840年代,英國有人從北美引進了它;原來的用意是作為庭園造景用(1)。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農業局知卡宣森林遊樂園 |
但是後來開始失控了。滿江紅在天氣溫暖時生長快速,大約每四到五天就會增加一倍。它不但可以靠孢子繁殖,更厲害的是還可以無性繁殖,舉凡母株出芽或是由斷裂的枝條長出新芽對它來說都易如反掌。
由於民眾會把不想要的動植物丟棄在野外(3),於是滿江紅開始佔據英國的河流,其中以Till河最嚴重;當一個區域的水面上蓋滿了滿江紅時,由於它的厚度可達15-30公分,造成下方的動、植物都得不到光線跟空氣,於是那個區域的水體就會變成一灘死水;而且它也會對建築物造成破壞、干擾船舶航行。
英國政府通常都是要求河流沿岸的居民要負起清理滿江紅的責任,但是今年英國的天氣溫暖而乾燥,助長了滿江紅的生長,竟然在這條河流上滿滿的覆蓋了將近4公里長的一段!於是英國的環保局只好介入清理。
圖片連結網址:BBC News |
英國環保局在今年(2011)六月已經清理過一次,但是今年的天氣實在太適合滿江紅了,轉眼又蓋滿了Till河,於是這次英國環保局決定要用生物防治法。
他們請出樹幹甲蟲(Stenopelmus rufinasus, North America Azolla weevil),樹幹甲蟲專門以滿江紅為食物,而且繁殖力相當強:一隻雌樹幹甲蟲在牠的一生(55天)中可以產下325個子代(4)。
樹幹甲蟲(Stenopelmus rufinasus) 圖片來源:BBC網站 |
同樣的方法在2004年也試過(5),但是筆者沒有查到效果如何;倒是在另一個網站(6)上查到的資料顯示,樹幹甲蟲可以吃掉八成的滿江紅,讓河水重見天日。這樣的效果當然很棒,不過如果河流沿岸的居民沒有持之以恆的照顧他們的河流(除草),給滿江紅一些時間,他們還是可以重新收復「失土」的。
在英國,每年要花費1.7億英鎊(約80.1億新台幣)在防治入侵物種上;反觀台灣對於所謂的十大入侵物種,還停留在鼓勵民眾自行清理的層面上,編列的經費從2008年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的資料(7)上看來,與英國相比真可說是九牛一毛,也就難怪到處都可以看見小花蔓澤蘭了。
參考資料:
1. BBC News. 2011/10/6. Weevils tackle invasive water fern on the River Till.
2. 花蓮市中原國民小學網站。滿江紅
3. Environment Agency. 2011/10/3. Voracious weed-eating weevils invited to free lunch.
4. Hill M.P. 1998. Life history and laboratory host range of Strenopelums rufinasus, a natural enemy of Azolla filiculoides in South Africa. Biocontrol. 43(2): 215-224
5. BBC News. 2004/9/29. Weed-eating weevils go into canal.
6. SE-EPPC (Southeast Exotic Pest Plant Concil) 網站
7.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2008. 瞭解國家保育政策-消滅外來入侵種.
8. 環境資訊中心.外來種與放生問題.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麻省理工學院發明可以模擬光反應的半導體電池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自然界最奇妙的反應之一,包含了光反應(light reaction)與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其中光反應負責把光能轉換為化學能,而卡爾文循環則將光反應所產生的化學能再次轉換為有機分子,醣類(carbohydrate)。
從醣類,以及卡爾文循環的反應的中間產物,植物可以再合成脂肪、蛋白質、核酸,而在整個地球的食物鏈裡,植物位於食物鏈的底層。因此,我們可以說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它餵養了地球上所有的人。
OEC(oxygen evolving complex)位於植物的葉綠體中,它是光反應的成員之一,與photosystem II直接連結;它的功能是儲存植物的光能,再把這個光能用來分解水,產生氫離子(H+)、電子(e-)、以及氧氣(O2)。
水是非常安定的化合物,在常溫下要分解它並不容易;但是,植物卻演化出了OEC,不但可以在常溫下分解水,只要有陽光,在低溫下也照樣可以分解水。
OEC所產生的氫離子,接著會被植物拿去供作光反應中合成推動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的能量(ATP);而電子則提供給位於photosystem II反應中心的葉綠素a(chlorophyll a),使它能在下一輪的光反應裡面繼續提供電子。
前天(2011/9/29)的「科學」雜誌上,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Daniel Nocera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就是他們發明了一個以矽(Si)為原料的半導體電池,它可以在接受光能後,將水分解為氫氣(H2)與氧氣(O2)(2);接著只要把氫氣收集起來,就可以做為燃料了。
影片連結:MIT News Office
這樣的發明,其實在研究植物的人看來,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不過如果要說就這樣能趕上植物的光合作用,還是有點過度解釋(3),畢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光能轉換為化學能(ATP),接著再用化學能去合成醣類。文中提到Nocera教授的光電池轉化光能的效率比植物高,筆者不知道他的比較基準在哪裡,但是植物只吸收特定波長的陽光,然後再把這部分的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就目前所知,抓不到的光能不算,抓到的光能在photosystem中的能量損失其實很低,不知「時代」雜誌中提到的數字(低於2.5%)是如何計算的?
參考文獻:
1. Taiz and Zeiger. Plant Physiology 4th ed.
2. Steven Y. Reece, Jonathan A. Hamel , Kimberly Sung, Thomas D. Jarvi, Arthur J. Esswein, Joep J. H. Pijpers, Daniel G. Nocera. 2011. Wireless Solar Water Splitting Using Silicon-BasedSemiconductors and Earth-Abundant Catalyst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09816
3. Bryan Walsh. 2011/9/29. How an artificial leaf could boost solar powe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