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大猿的遺傳多樣性目錄描繪出靈長類動物的進化的框架和未來的保護策略

透過研究人類,黑猩猩,大猩猩和紅毛猩猩的遺傳變異性,過去1500萬年的類人猿歷史模型已經建構出來了。這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巨猿遺傳多樣性目錄,不僅闡明了來自非洲和印尼的巨猿進化和群體的歷史,並可望對於當前和未來的保護工作有幫助。
圖片來源:Science Daily


來自世界各地的75多名科學家和野生動物保護者,協助分析79頭野生和圈養的類人猿的遺傳資訊。這79頭大猿代表了六群:黑猩猩,矮黑猩猩(巴諾布猿),蘇門答臘紅毛猩猩,東部大猩猩以及西部低地大猩猩,和其他7個亞種。另外,也包含了九組人類基因。分析的結果刊載於「自然」雜誌上。許多國家的自然保護主義者,有些甚至居住在危險或偏僻的地方,也協助這個調查。

研究人員說,由於獲得野生大猿的基因標本很難,造成我們對於大猿之間的遺傳變異一直都不清楚。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最深入的調查,使我們瞭解迄今的巨猿遺傳多樣性,使我們瞭解大猿在演化上的歧異性與新種何時出現。

研究人員認為,收集這些資料對於瞭解大猿物種之間的分歧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對於尋找區分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遺傳密碼」也很重要。分析大猿的遺傳多樣性可以瞭解天擇、族群成長與崩潰、地理隔離和遷移、氣候及地質變化,以及其他因素如何形塑靈長類動物的進化。

除此之外,瞭解更多關於大猿的遺傳多樣性也有助於了解各種靈長類物種間對於相同疾病敏感度的不同,對於未來如何進行大猿的保育,以及對促進人類健康都很重要。舉例來說,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已經導致數千頭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的死亡;而愛滋病毒,則是源自於猴免疫缺陷病毒 - SIV。

研究人員同時也對於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精神疾病感興趣。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發育遲緩、以及認知和行為障礙。
研究人員說:「因為我們的思維,溝通和行為方式使人類在靈長類中獨樹一格。我們正在尋找人類與其他大猿之間可能賦予這些特質的遺傳差異。這些差異,可以提供線索給研究人員,幫助他們找到人類基因中與認知、言語、行為相關的部分,或許也可以協助我們找到究竟是什麼樣的突變導致那些神經精神疾病。」

同時在本週發表於「Genome Research」的期刊論文中,研究人員們描述他們在無意中發現的第一個黑猩猩的史密斯 - 馬蓋尼斯綜合症(Smith-Magenis syndrome)的遺傳證據。這個疾病在人類造成身體,心理和行為的障礙。而這隻名為蘇西-A的黑猩猩的獸醫記錄,幾乎跟人的史密斯馬蓋尼斯患者的症狀一樣:超重、易怒、脊柱彎曲,最後死於腎功能衰竭。

除了為人類和他們的疾病的起源提供一個藍圖,新的資訊將有助於解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 大猿物種瀕臨滅絕的困境。他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工具,解釋了為什麼目前動物園為了增加圈養大猿族群的遺傳多樣性所進行的育種計劃,反而導致圈養大猿族群的的基因與他們野生伙伴的基因差異擴大 。

動物園及保育團體為了避免近親繁殖所做的努力,可能反而造成在野外特定的地理區域的族群的遺傳標誌消失。舉例來說,其中一隻圈養繁殖的大猿的基因,帶有兩群截然不同的黑猩猩亞種的遺傳標誌,而這兩群黑猩猩在野外相距了2000公里以上。

研究還描繪了大猿譜系的許多變化。遷移、地形變化和氣候事件都會影響他們:包括河流的形成,大陸,島嶼等自然干擾的分區都會使大猿分離。與世隔絕的一群可能會因為被暴露在特殊的環境壓力下,導致族群波動和適應,甚至產生新種。

儘管早期的猿人和大猿的祖先們存在於同一時空,研究人員發現,大猿的進化史比人類複雜得多。

為何研究人員對這些大猿這麼感興趣?他們說,因為大猿與我們如此相像,也因為大猿對我們也充滿了好奇心。


「如果你看著在黑猩猩或大猩猩,這些傢伙會馬上轉過頭來看你的,」他說,「他們的行為就像我們一樣。我們需要找到方法來保護這些珍貴的物種,使他們免於滅絕。」



參考文獻:

Science Daily. 2013. Great ape genetic diversity catalog frames primate evolution and future conserv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