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不只要聽媽媽的話,也要吃媽媽的菜--亞洲飲食對亞洲人胰島素阻抗的影響

許多人都知道,糖尿病(diabetes)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而世界衛生組織更預估2025年,全世界會有3億的糖尿病患者,約佔總人口的5.4%。但是我們有所不知的是,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成年人住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而在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已經從1996年的4.57%升高至2008年的9.28%。根據研究,亞洲人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白人高出約20%。
台灣2005-2008年糖尿病盛行率。
圖片來源: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而根據另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的盛行率提高,或許與飲食習慣改變有關;台灣在1960年,糖尿病的盛行率為每十萬人口3.7人,而到了1988年則提高為每十萬人口23.3人。究竟飲食對發生糖尿病與否的影響大嗎?最近由哈佛大學的Joslin Diabetes Center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傳統亞洲飲食,對降低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為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有幫助的;而這個效應在亞洲人身上尤其明顯。

研究團隊找了40個志願者,進行一項為期16週的試驗。所有的志願者都是有糖尿病風險的:他們若不是有第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就是有其他的糖尿病風險(如妊娠糖尿病)。40位志願者中,有24位東亞人(East Asian Americans)與16位白人;平均年齡為34歲,體重在正常到超重之間的範圍。

在前八週,所有的參與者都吃了傳統的「高纖東亞飲食」:70%的熱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15%來自蛋白質,15%來自脂肪,每1,000大卡提供15克纖維。食物都是由當地廚師新鮮製備,包括一日三餐以及一次的點心,並兼顧營養與美味。

第二個八週開始,33名志願者(包括20位亞洲人和13位白人)轉換到典型的低纖維西方飲食:50%的卡路里來自碳水化合物,16%來自蛋白質,34%脂肪,每1,000大卡提供6克纖維。其他七位志願者(包含4位亞洲人和3位白人)仍繼續吃傳統的亞洲飲食,做為研究的控制組。

研究團隊與試驗參與者每兩週聚會一次,以調整飲食的方式來維持受試者的體重穩定​​,以確定受試者在代謝上的改變不是由因為體重變化所造成。

研究團隊說,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光是要保持受試者的體重穩定,就已經是一個大挑戰。當他們在吃傳統的亞洲飲食時,幾乎每一個人的體重都下降了(而且並不是因為不好吃);而當他們開始轉換到西方飲食的時候,所有的人的體重都開始上昇。

結果發現,不論是亞洲人或白人,當他們採取傳統的亞洲飲食時,胰島素阻抗都降低了。而且,他們的低密度膽固醇(LDL cholesterol)也降低了;這對心血管的健康有益處。

對照台灣在1960年與2001年的資料可以看到,糖尿病的盛行率逐年提高,近年已經到了6-12%;這個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傳統亞洲高纖飲食對於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事實上,在過去已經有許多例子發現,典型的低纖維西方飲食會使得糖尿病的發生率提高(請參考「潘朵拉的種子」以及「昨日世界」等書)。而這個研究更提醒了我們,我們數千年來已經習慣的「傳統亞洲高纖飲食」,也是對我們最好的飲食。

參考文獻:

台灣糖尿病盛行率趨勢之性別差異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 393 期。

2014/9/17. Asian Americans lower insulin resistance on traditional diet. Science Dai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