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哺乳動物的雌雄二型性:大部分都是雄大於雌嗎?

 

圖片來源:Nature. Comm.

達爾文在他的《人類的由來》(The Descent of Man)裡面提出:哺乳動物的雄性大於雌性。由於達爾文在科學界的崇高地位,多年來始終沒有人去質疑過這一點。

不過,最近真的有人挑戰了達爾文的這個觀點。

研究團隊分析超過400個物種的野生非飼養群體中,成年個體體質量的性別分離均值和變異數,來統計雌雄二型性的比率。

研究結果顯示,38.7%的哺乳動物物種屬於「雌雄一樣大」的性別單型(monomorphic),45.1%的物種呈現雄性偏大的雌雄二型性(male-biased dimorphic),而16.2%的物種中則是呈現雌性比雄性大(female-biased dimorphic)的「大女主」狀態。這個發現意味著,認定雄性普遍大於雌性並不適當,因為它不能準確反映雌雄二型性的頻率。

有趣的是,蝙蝠裡面,雌性大於雄性的比例偏高;而齧齒目裡面,雄性大於雌性的比例偏高。偶蹄目、食肉目與靈長類裡面,雄性更是普遍大於雌性。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當初達爾文會下「雄性大於雌性」的結論的原因,畢竟這三個目涵蓋了許多家畜以及動物園裡面的動物。

不過,400種其實只佔了所有哺乳動物的5%。所以,研究團隊強調,未來需要更全面地覆蓋更多物種,以提供更全面和準確的雌雄二型性估計。此外,他們建議未來的研究應探討導致雌雄二型性的生態學和進化機制,以及考慮使用不同的身體大小測量標準(如體長)來進行比較,這可能會展現出不同於僅基於身體質量估計的模式。

研究團隊也討論到,並不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適用於傳統的配偶競爭理論。他們提出,在某些物種中,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性選擇壓力,或者雌性的選擇也可能對雌雄二型性有影響。例如,如果在某個物種中,雌性對於擁有特定特徵(而不僅僅是體型大)的雄性有偏好,那麼這種偏好可能導致了不同的雌雄二型性模式。

此外,作者還指出,在某些物種中,雌性可能因為生殖投資(如孕育和哺育後代)的需要而比雄性更大,這種情況在雌性需要攜帶或保護後代的物種中更常見。這顯示了性選擇和自然選擇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性別體型二態性,而不僅僅是通過雄性間的配偶競爭。

研究團隊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不同物種的繁殖策略、生殖系統以及性別間的互動方式,以更全面理解導致性別體型差異的演化機制。因此,對於那些雌雄體型相似或雌性比雄性大的物種,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配偶競爭或配偶選擇機制,在這些情況下,傳統的配偶競爭理論確實可能不適用。

總之,這篇論文提供了對哺乳動物性別體型二態性新的理解,挑戰了長期存在的關於雄性普遍比雌性大的觀點,並為未來的性選擇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Tombak, K.J., Hex, S.B.S.W. & Rubenstein, D.I. New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males are not larger than females in most mammal species. Nat Commun 15, 1872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573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