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姬透目天蠶蛾(Antheraea pernyi)有隱形的翅膀

 

姬透目天蠶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源自中國南方、天蠶蛾科目天蠶蛾屬的姬透目天蠶蛾(Antheraea pernyi)其幼蟲就是大名鼎鼎的柞蠶,以櫟屬或栗屬植物的樹葉為食,生產自然帶金色的柞蠶絲(tussar silk),為一種貴重的織物材料。據說中國馴化柞蠶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漢朝及三國時期,生產柞蠶絲已是一種重要的商業活動。目前商業馴養的柞蠶是姬透目天蠶蛾與A. roylei 的雜交種 Antheraea × proylei

最近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姬透目天蠶蛾的翅膀上的鱗片會吸收超音波。姬透目天蠶蛾的鱗片為多叉形,當超音波打到鱗片上時,鱗片會與超音波的頻率共振,將超音波給吸收掉。如此一來,蝙蝠就無法偵測到牠,也就不會去捕食牠了。鱗片吸收介於20千赫至160千赫的超音波,在低頻時運作的最好(吸收高峰為78千赫,可吸收72%的超音波),而這也是蝙蝠們最常用的頻率。

除了姬透目天蠶蛾,一種源自中非與西非的大型蛾類(Dactyloceras lucina)的鱗片也有類似的構造。

Dactyloceras lucina。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同的研究團隊在今年稍早的時候也發現,有些蛾類胸部的毛狀鱗片可以吸收69%的超音波。

許多蛾類的耳朵可以聽到蝙蝠發出的超音波,如此便可以逃避捕食。雖然如姬透目天蠶蛾這類的蛾不具有耳朵,聽不到蝙蝠發出的超音波,但具有可以吸收超音波的翅膀,同樣地可以幫助牠們逃避成為食物的命運。

參考文獻:

PNAS November 27, 2018 115 (48) 12200-12205; first published November 12, 2018; https://doi.org/10.1073/pnas.1810025115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美國短吻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的尾巴可以再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居住在美國東南部的美國短吻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又稱密西西比鱷,體長可達五公尺,為大型鱷魚的一種,具有圓而寬的口鼻部為其特徵之一。鱷魚與蜥蜴雖然看起來有些相似,但牠們同綱(爬行綱)不同目(鱷魚是鱷目,蜥蜴則屬於有鱗目)。

大家都知道蜥蜴可以斷尾求生,但從沒有人看過鱷魚斷尾求生的。最近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未成年的美國短吻鱷的尾巴若被截斷後可以再生一條新的,再生的尾巴可佔體長的6-18%。

過去的研究已經知道,蜥蜴再生的尾巴與原來的尾巴並不盡相同:原來的尾巴有脊椎,但再生的尾巴只有軟骨。美國短吻鱷再生的尾巴一樣不具有脊椎的構造,而是由軟骨組成。但蜥蜴再生的尾巴的軟骨位於尾巴的中心,可是美國短吻鱷的再生尾巴的軟骨位於腹側。另外,蜥蜴再生的尾巴具有肌肉(雖然肌肉纖維分布的長度要比原本的尾巴來的長),美國短吻鱷再生的尾巴卻只有纖維狀的結締組織,由第一型與第三型膠原蛋白構成。這樣的構造與喙頭蜥(tuatara,不是蜥蜴)再生的尾巴以及爪蟾屬(Xenopus)再生的四肢類似,也類似於哺乳類的傷口癒合。

研究團隊認為,研究美國短吻鱷的尾巴再生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更多關於傷口癒合與再生的機制。

參考文獻:

C. Xu et al. 2020. Anatomical and histological analyses reveal that tail repair is coupled with regrowth in wild-caught, juvenile American alligators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Sci Rep 10, 20122; doi: 10.1038/s41598-020-77052-8

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澳洲發現夜間採蜜的蜂(bee)

 

Reepenia bituberculata. 圖片來源:James Dorey, Flinders University.

蜂(bee)是重要的花粉傳播者,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屬於蜜蜂總科之下,共有將近兩萬種。由於牠們需要採集花蜜做為食物,絕大部分的蜂都是白天出沒,晚上休息。

但也有例外。可能是為了躲避掠食者、也可能是為了避開與其他蜂系昆蟲的競爭,有些蜂選擇了在傍晚或夜間出沒。最近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博士候選人James Dorey整理了他對兩種在傍晚與夜間出沒的蜂的資料,發表在期刊上。

這兩種蜂,Reepenia bituberculata 與 Meroglossa gemmata,與日間覓食的蜂相比,牠們的複眼與單眼都比較大。

這類的蜂又可細分為只在傍晚與清晨出沒的蜂、只在夜間出沒的蜂、以及以上時間都會出沒的蜂等。可能是因為技術上的困難,過去對這類的蜂觀察不多,但隨著攝影科技的進步,應該可以觀察到更多的例子。

參考文獻:

J.B. Dorey et al. 2020. Morphometric comparisons and novel observations of diurnal and low-light-foraging bees. 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 79: 117-144; doi: 10.3897/jhr.79.5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