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Rio+20: 地球,死當中(完)



第三頁、 防治荒漠化公約 :死當






















主要任務:
拯救荒漠化及土地退化   等第:F
如果生物多樣性公約是窮人,那麼防治荒漠化公約就是乞丐。雖然聯合國農糧署宣稱土地荒漠化與退化,會影響全球十億人口的糧食安全,但是已開發國家認為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可以很容易經由將國內的土地開發為農田,或是去開發開發中國家的土地來解決,因此這個公約一直得不到已開發國家的青睞。2011年防治荒漠化公約只得到3億6千9百萬美元的經費,相當於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十分之一。
因此,在1991年有15%的土地退化,而這個比例在2008年增加到24%。悲哀的是,因為缺乏經費,2008年的資料竟然是「最新」資料。當已開發國家不負責任地去開發開發中國家的土地來維護自己的糧食安全,開發中國家的農夫卻因為買不到肥沃的農地、缺乏農業知識以及經費,造成自己的農地退化得更嚴重。


次要任務:
發展指標 等第:D
直到2009年,締約國才同意簽署了11項指標,而要到2012各締約國才需要對其中兩項指標(住在易荒漠化區域人民在貧窮線上的比例、土地植被率)進行報告。但即使僅僅報告這兩項指標,對窮國來說還是不小的經濟負擔。
建立專業機構 等第:F
2011年,各國同意設立獎助學金協助開發中國家研究以及訓練相關研究人力。這個獎助學金將在2012年開始開放申請。
提供開發中國家經費 等第:E
到目前為止,聯合國提供給防治荒漠化公約的經費少於四億。


雖然乾地生態系(dryland ecosystems)佔了全球的1/3以上,而它非常容易受到破壞而退化或荒漠化,但由於已開發國家的自私心態與開發中國家的缺乏經費支持,這項公約20年來似乎一直都是在爹不疼娘不愛的狀態。但開發中國家的土地加速荒漠化並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問題;每年從中國北方吹過來的沙塵暴,影響的不只是中國,也包括日本、台灣。


如果世界各國仍然囿於己見,對於其他國家的問題或災難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相信這三個公約再過幾十年還是原地踏步,而我們的地球還能再等個20年嗎?


參考資料:

1. Jeff Tollefson and Natasha Gilbert. 2012. Rio Report Card: The world has failed to deliver on many of the promises it made 20 years ago at the Earth summit in Brazil. Nature. 480: 20-23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Rio+20: 地球,死當中(二)


第二頁、 生物多樣性公約 :死當






















主要任務:
降低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等第:F
「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向我們的孩子承認,『生物多樣性公約』徹底的失敗了。」
這是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Ahmed Djoghlaf在2010年的名古屋會談時說的。怎麼說呢?根據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報告,目前地球上有30%的兩棲類,21%的鳥類以及25%的哺乳類都有絕種的危機。
學界認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之所以會失敗,第一個原因是沒有訂定明確的目標;呼應這個意見,在名古屋會談後,生物多樣性公約設置了20個目標(也就是所謂的「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包括要在2020年前讓野生動物棲地消失的速率降低50%,保護自然保留區(約佔世界陸地的17%),發展更好的生物多樣性指標等。但即使是這樣,學界仍覺得不夠明確;更不用提這些公約或目標,其實都不具有強制性。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不像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有IPCC作為它的後盾。IPCC提供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許多研究數據,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講起話來可以更有威信;而生物多樣性公約直到兩個月以前,才成立了類似的組織(Intergovernmantal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ivces,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平台)。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各國都沒有設立專職機構來調查他們自己的生物多樣性變化狀況。因此,生物多樣性公約長期依賴民間的保育機構,以及IUCN。當然這部份主要大概可以歸罪於資金不夠,而資金不夠又是因為民眾對於這部分的認知不夠,因此不重視,造成會去跟民意代表反映這部分的人並不多,在沒有民意支持的情況下,基於選票的考量,就算要提高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民意代表也會優先選擇跟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相關的部分。
但是,如果繼續維持目前的狀況,只怕到了2072年的里約峰會---如果到時候人類還存在的話---這部分仍然會比現在好不了多少。(筆者:到時候,我們還剩下多少生物多樣性?)


次要任務:
找到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等第:D
2010年才剛建立愛知目標
保護生態系統 等第:C
雖然世界上的生態重要區域已有10%受到保護,但只有1%在海洋。
共享基因資源 等第:E
雖然在名古屋會談時,有92個國家同意應該要把因為收集以及利用基因資源得來的利益共享(例如由印度苦楝樹提煉出世界最苦的化合物),但是目前為止僅有少數的公司願意分享利益(印度還為了這部分與美國打官司)。
承認原住民的權益 等第:D
各國對這部分的措施不一,尤其對於規劃保護區這部分更是僅展緩慢。
提供資金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 等第:F
各國提供的經費,只能用「滴」水車薪來形容...
規範基因改造生物 等第:A
由於這部分經常是新聞炒作的議題,民眾非常的關心;在2003年9月有103個國家簽訂了卡塔赫那議定書,對於LMO(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改造活生物體)的轉移、裝卸及利用都有詳細的規範。但美國並未簽署。


參考資料:

1. Jeff Tollefson and Natasha Gilbert. 2012. Rio Report Card: The world has failed to deliver on many of the promises it made 20 years ago at the Earth summit in Brazil. Nature. 480: 20-23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Rio+20: 地球,死當中(一)

1992年的五月,178個國家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開會討論有關地球環境的問題;雖然在這之前已經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例如1987年簽訂的有關臭氧層的保護的協議);但很遺憾的是,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被不信任的氣氛所籠罩。雖然在前兩年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在草擬有關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以及減緩氣候變遷的條約,但在接近里約的會議開議前,已開發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對於該由誰來負擔保護環境的費用這件事上,開始出現意見分裂的情況,使得整個會議功敗垂成。

最後,所有這些國家決定不要讓大家空手而回。於是他們簽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氣候變化綱要公約(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以及Agenda 21,也就是後來的防治荒漠化公約(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無論是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氣候變遷的減緩,或是沙漠化現象的防治,仍然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當時,雖然會議被不信任的氣氛籠罩,但由於簽署了這三個公約,有些人仍然信心滿滿。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晃眼20年過去了,究竟這三個公約有沒有認真執行呢?我想大家都很好奇,更或許一點好奇心也沒有,因為這些年來感覺上似乎大乾坤變得越來越不好,四大(地、水、火、風)越來越不調,但是...到底大家作得怎麼樣?有沒有「寸進」?

最近(6/20-22)又要在里約熱內盧辦理地球峰會了(Rio+20),「自然」(Nature)雜誌檢視了人類要呈給地球的成績單(1),很遺憾的,20年可以讓一個小孩變成大人,但是世界各國卻浪費了20年而毫無寸進。

我們就來看看我們呈給地球的成績單吧!

第一頁、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死當





















主要任務:
使溫室氣體不再升高   等第:F
說明:1992年的里約峰會中,設定要將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維持在22.7億噸;這個數值是1990年那一年世界的排放值。結果呢?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33億噸,較1990年增加了45%;尤有甚者,光是2010年一年就增加了5%,是過去20年來最「突飛猛進」的一年。事實上,從1970年來,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速率,從來沒有降低過。
這部分可歸因於幾個原因:
(一)美國自1990到2010之間,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11%。事實上美國從來沒有真正同意簽署過這個公約。
(二)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他們在這20年間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大增了一倍有餘。
雖然說蘇聯的瓦解以及金融海嘯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有些許的貢獻,但整體來說,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始終都是有增無減。

次要任務:
追蹤溫室氣體的排放源 等第:A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使得企業願意投資在氣候科學上,同時也刺激各國政府開始思考如何進行氣候變遷調適、研發永續農業模式、減少砍伐雨林等等,而京都的氣候峰會更促成了所謂的「碳交易」的想法出現。
鼓勵對環境友善的技術的研發以及分享 等第:D
雖然制訂了規章,使採用綠能科技的已開發國家可以有一些碳優惠,但是在技術的分享以及研發,似乎不是那麼順利。
鼓勵永續土地經營 等第:C
目前只停留在「鼓勵」研發永續農業技術以及減少森林砍伐。
做好對於氣候變遷的調適 等第:C
大部分與會的194個國家,都是最近才開工....
提升氣候科學研究以及策略分析 等第:A
由於聯合國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使得企業不僅願意投資在氣候科學的研究上,對於能源科技以及社會科學的研究的投資也都提高了。
建立世界各國討論氣候變遷的平台 等第:A
每年都會召開大會討論。

看到這樣的成績單的第一頁,真的讓人無言!當年各國同意讓已開發國家多承擔,同時也要協助開發中國家;但是隨著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每下愈況,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突飛猛進,已開發國家變得不願意多承擔,並且指出中國(尚未加入京都議定書)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的碳排放國;但中國則反唇相譏說,他們的每人碳排放量(per-capita emission)並不算高,反而是美國的每人碳排放量高得嚇人,但美國也沒有執行京都議定書,這樣叫中國要如何認同呢?好不容易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氣候峰會中,中國、巴西跟南非同意了要降碳排放量;而2010年的德班(Durban, South Aferica)更進一步同意要在2015年將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碳排放量都列管。今年的11月,各國會針對這個議題在多哈(Doha, Qatar)開會並起草新的公約。

參考資料:

1. Jeff Tollefson and Natasha Gilbert. 2012. Rio Report Card: The world has failed to deliver on many of the promises it made 20 years ago at the Earth summit in Brazil. Nature. 480: 20-23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抽煙贊助研究?加州說NO!

加州最近否決了Proposition 29。

Proposition 29是什麼呢?這項提案是由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與Lance Armstrong Foundation共同提出的,想要透過每包煙徵收一元美金的煙草稅來贊助癌症研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通過了,每年估計大約可以得到4億4千1百萬美金的經費來贊助癌症研究,而這也會讓加州州政府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癌症研究贊助機構。

美國癌症協會以及Lance Armstrong Foundation說,徵收煙草稅還可以降低人民抽煙的意願,間接使人民更健康。

原本一開始調查的時候,有68%的人贊成這個想法;但是接下來許多煙草公司立刻開始聯合一些反對這個提案的團體來刊登廣告,不斷地告訴大家徵收煙草稅贊助研究有多大的壞處;光是Phillip Morris公司(菲力普墨理斯公司,最有名的產品就是萬寶路香菸Marlboro)就拿出了二千七百五十萬美金!

根據昨天(6/5)的投票結果,Proposition 29以些微差距落敗(50.8% vs. 49.2%)。
參考資料:
California Rejects Tobacco Tax to Raise Money for Research - ScienceInsider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古蹟盜掘者(looters)幫考古學家發現目前最老的瑪雅曆(Mayan Calendar)

一般來說,盜掘者總是討人厭的;但最近(2010年)靠著這些盜掘者在Xultún到處亂挖,卻使得考古學家發現了目前最古老的瑪雅曆(1)。



不同於過去的瑪雅典籍總是寫在樹皮紙(bark paper)上,這次發現的瑪雅曆是畫在牆上的。
刻在牆上的瑪雅曆。圖片來源:ScienceNow

當然這也引發了考古學家的好奇,為什麼這些瑪雅曆不寫在樹皮紙上呢?

或許是因為這個瑪雅曆完成的年代正是瑪雅城邦歷經古典時期崩壞(Classic Maya Collapse),當時由於中世紀溫暖期開始,雖然在地球另一端的歐洲開始了較長的夏季,原先不能耕種的區域變得可以耕作,使得歐洲人口大增,也間接促進了歐洲國家的形成;但在地球這一邊的中美洲,卻因為中世紀溫暖期的關係,開始了漫長的乾旱,而貴族納糧上貢的需求仍未減少,造成農民革命(2),使瑪雅文明步入衰敗。或許是農民革命的動亂,使得當時(西元813年)的瑪雅人民覺得畫在牆上是比較保險的作法?或許是這樣,也或許不是(或許因為乾旱沒有樹皮紙可用?);但是想到1561年7月21日,一位聖芳濟修會(Franciscan missionary)的傳教士將大部分的瑪雅書籍、手抄本付之一炬,只因為他相信那些都是「惡魔的詭計」,這時候就不得不感謝這些瑪雅曆是畫在牆上,而不是寫在樹皮紙上了。

這個瑪雅曆的年代比之前所有的瑪雅曆都早,由於瑪雅人喜歡讓他們的重要慶典與宇宙的週期相關,因此這份瑪雅曆上面一樣不例外地記載了許多天文的知識,不只是月蝕,連金星、火星瑪雅人都有相當程度的研究。

不過,雖說這次因為盜掘的行為幫助考古學家發現了新的古蹟,不過盜掘者通常對古蹟做的破壞遠大於發現,這種行為還是少一點會比較好~

參考資料:

1. Science Now. 2012/5/10. Looting Leads Archaeologists to Oldest Known Mayan Calendar - ScienceNOW
2.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 2008/5/2. 歷史上的大暖化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美拉尼西亞(Melanesia)的金髮爆炸頭(Blond Afros)

所羅門群島的金髮爆炸頭。圖片來源:Science Now
如果你以為只有白人會有黑色以外的髮色,那麼你就錯了。位於澳洲東北方1800公里處的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約有10%的島民頂著一頭金髮黑人捲。

過去曾有人發表過這些金髮爆炸頭是因為太陽太大或是海水漂白等等...當然這些全部都是毫無根據的想像/謬論,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不同於白人的髮色是由多對基因遺傳,所羅門群島上的金髮黑人捲是來自於一個基因的點突變。這個基因(TYRP1)稱為酪氨酸酶相關蛋白1(tyrosinasae-related protein 1),當它的其中一個氨基酸因為點突變成為半胱氨酸(cysteine)而非原來的精氨酸(arginine)時,造成這個蛋白失去功能,於是就有了金髮爆炸頭。

這個研究顯示了白人以外的種族,髮色的決定或許較單純;不過,因為這個突變產生的基因是隱性遺傳,所以在其他非白人種族裡都不大容易看見。

至於為何能在所羅門群島看見呢?應該是因為當地族群不大的關係,由於人不多且過去數百年來島民間一直有互相婚配的情況發生,但與島外居民發生婚配的機率不多(因為太遠),所以一旦有突變發生,由於髮色的突變與生存優勢無關,因此得以保留下來。

參考文獻:
1. Science Now. 2012/5/3. The Origin of Blond Afros in Melanesia - ScienceNOW

人與人爭,與萬物爭,與天爭...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提到倫敦市區有大約一萬隻狐狸(1)。新聞上面提到,狐狸會進城來住,是因為2012倫敦奧運,為了辦理這個運動大賽會,必須要蓋一些場館,所以佔據了狐狸的棲地。

狐狸向來是很能適應環境的動物,人類越來越多,都市開發讓越來越多動物失去了棲地,有些動物因此滅絕了,但是狐狸因為他的適應能力,使得狐狸在過去可以住在市郊,靠著人類的廢棄物為生;而現在更是登堂入室,直接跟人做起鄰居來。

筆者在美國時,也曾聽聞在美國的郊區有浣熊(racoon),依靠著人類的廢棄物為生。美國人為了怕浣熊翻垃圾,都要在垃圾桶上面壓上大石頭,才能防止浣熊打開它。

浣熊翻垃圾。圖片來源
當然,能夠像狐狸或浣熊那樣的動物並不多,但是不論是哪種動物,其實他們會跟人類共居,簡單來說都還是因為我們佔據了他們的棲息地。

人自從一萬一千年前發展了農業開始,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就開始有轉變;過去靠狩獵/採集,人對自然是敬畏的,他們能獲取什麼樣的食物,要看土地上面生長的是什麼樣的植物。但是當他們發現,可以經由開墾、種植、培養,來驅使土地長出他們想要的食物時,這時候人的心態就開始轉變,由「敬天愛地」轉為「人定勝天」。

於是我們看到,從一萬一千年前開始,所謂的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頁頁的環境破壞史;號稱是世界文明搖籃之一的兩河流域,如今是嚴重沙漠化的伊朗與伊拉克;黃河流域從最早的夏商周三代的燦爛文明,到後來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到後來中國的農業中心南移到長江、珠江流域,而有了「兩江熟,天下足」;到現在,兩江流域因為過度開發,土壤流失、鹽化、酸化嚴重,已經使大陸由過去的「南糧北運」轉為「北糧南運」--把東北出產的糧食送到中國的其他地區(2)。

過去地球上人口還不太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換一塊地方」的方式來求生存,但是當世界人口已經破70億,一個地球已經不夠用的時候,我們仍然不斷的在跟這個地球上的萬物爭地,真的是讓筆者非常感慨啊!

多年前筆者在聖地牙哥(San Diego,CA)時,有很多住在郊區的同事都曾在家附近發現很多野生動物,包括響尾蛇、美洲獅(couguar)等,當時有些同事覺得這樣是接近大自然,但筆者卻覺得非常的不以為然--畢竟那些地區都是剛剛才開發的區域,之所以會有那些野生動物出現,應該是因為棲地被破壞的關係;如果他們可以選擇,他們也寧願在沒有人的地方生活。

我們到底,要跟萬物爭到什麼時候呢?
參考資料:
1. Ettoday. 2012/5 倫敦奇景!上萬狐狸進城與人共居
2. 鉅亨網. 2012/5/21. "天下糧倉"備水戰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