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小麥(Wheat)的產量已經到頂了嗎?

Has Wheat Peaked? - ScienceNOW

雖然最近已經把小麥(wheat)的基因體(genome)給定序完成,但是從1974年開始,任何品種改良的措施卻已經不能再讓小麥的產量上升了。

要讓作物產量上昇一般來說就是兩個方法:一個是在單位面積種更多的作物,另一個方法就是透過品種改良,讓作物在最佳時間成熟、可以抵抗病原、或是挑選可以把更多能量轉移到產生穀物的品種。


為什麼小麥的產量不能再上昇了呢?研究者說,原因之一是病原總是演化得更快;另一個原因則是所謂的「基因瓶頸效應」(genetic bottlenecks)。舉例來說,當初育種學家挑選了矮莖的小麥,因為這種小麥會用比較少的能量去長莖,所以可以把這些能量轉移去產生麥粒;在做這個選擇的同時,高莖的小麥裡面「所有的」基因,就完全被排除在現代農夫栽種的小麥的基因組合之外了。


當然讀者可能會說:那就再把高莖的小麥找回來雜交啊!說起來容易,但是經由雜交選種是浩大的工程,育種學家們由1959年開始努力的選種雜交出「理想的」小麥品種,如果現在要再去找高莖的小麥來跟現代農夫栽種的小麥雜交,這中間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相當龐大,而且當初高莖的小麥,不就是因為產量不如人才被摒除在外嗎?現在要再把它找回來加入現代小麥的基因組合不是不可能,但是中間所牽涉到的龐大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拿到研究經費是不可能做的,而要去說服主管機關(如農委會或國科會,或是USDA和NIH)提供經費做看起來很可能不會有結果的研究,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目前所能做的,既然育種已經不能產生產量更高的小麥,而有鑑於玉米跟大豆的經驗,小麥農夫們並不想去嘗試轉殖小麥(目前也沒有,因為現代農夫栽種的小麥不是四倍體就是六倍體,基因實在太複雜了),就只剩下改良耕種的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了。


定序完一個生物,就真的能夠掌握他的一切嗎?不,困難的工作才剛開始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