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古早古早,西米棕櫚吃到飽

由於氣候潮濕,加上土壤偏酸性,過去科學家們想要瞭解到底南方沿海的中國人在稻米馴化之前究竟吃什麼,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最近由北京的中科院的Yang博士等人發表在PLOS One上面研究顯示(1),在稻米馴化之前,居住在南方沿海的中國人應該是以西米棕櫚(sago palm)為主食。

中科院的研究團隊藉由分析從新石器時代的石器上殘留的澱粉顆粒發現,3,350-2,470BC的居民應該是以西米棕櫚為主食,同時也吃些香蕉、橡實以及根莖類食物。

西米棕櫚(sago palm),學名Metroxylon sagu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原來,住在中國南方沿海的居民,在有大米之前,是以西米棕櫚為主食的。所以,那時候的老鼠要唱「愛西米棕櫚」,而不是「愛大米」。

根據維基百科(2)上面的資料說,西米棕櫚的烹調主要是先用水把樹幹裡的澱粉洗出來以後,再把澱粉拿來煮食。

聽起來覺得很麻煩,筆者好奇古代的居民是怎樣發現他的烹調法的?

參考文獻:

1. ScienceDaily 2013. In ancient China, sago palms were major plant food prior to rice cultivation
2. Wikipedia. 2013. Metroxylon sag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