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氧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氧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氧(oxygen)與「酸」(acid)

元素「氧」的英文是 oxygen,字首是 ox-, oxy-。但是「酸」(sharp, sour, acid)的字首,也是一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拉瓦節。圖片來源:wiki
氧氣是拉瓦節(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命名的。他透過進行了一連串精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所謂的「燃素」(phlogisticated air)理論。

在1778年,拉瓦節向法國科學院發表了有關燃燒的實驗。在他的文章中,他提到所謂的「燃素」(phlogisticated air)其實並不存在,而是因為這些金屬--如他實驗中的磷、硫、錫、汞等--吸收了空氣中的一種成分。這種成分,可以由加熱氧化汞(red calx,即HgO,俗稱三仙丹)得到。

由於這些金屬的氧化物都具有酸性,所以拉瓦節認為,所有的「酸」裡面都有氧;於是他在1779年正式把被普利斯萊(Joseph Priestley,1733-1804)稱為「去燃素空氣」(dephlogisticated air)的成分命名為「氧氣」:oxygen。因為希臘文中的ox-或oxy-的意思是「酸」(oxys),而-gen則是「產生」的意思。

不過,拉瓦節在法國科學院的報告,招來了許多人的抱怨。包括普利斯萊以及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都在他之前曾經分離出氧氣,但是都沒有確認它是元素(感覺上舍勒錯過了不少東西)。不過,現在大家都還是認為,普利斯萊才是發現氧氣的人。

拉瓦節在法國大革命的恐怖統治時期(Reign of Terror)被捕,原因只是因為他擁有了農場(Ferme générale)向農民收租。當時他的夫人(Marie-Anne Paulze Lavoisier)努力的營救他,提出許多拉瓦節在科學上的重大貢獻,希望政府能讓他繼續他的研究;但是據說當時的法官的回答是:「共和國不需要科學家,也不需要化學家;但是正義不能被延遲!」(La République n'a pas besoin de savants ni de chimistes ; le cours de la justice ne peut être suspendu.(The Republic needs neither scientists nor chemists; the course of justice cannot be delayed.)),於是他在1794年的五月八日上了斷頭臺。

他去世以後,他的夫人努力保存他的筆記本、為他出書,使他在科學上的發現得以被保存與承認。許多他的筆記本,現在都在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George Johnson。2009。十項最美的實驗。 臉譜出版。

Wikipedia. Antoine LavoisierJoseph Priestley,Marie-Anne Paulze Lavoisier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藍綠菌(cyanobacteria)與地球

藍綠菌對地球上的生命有很大的影響。三十億年前,地球的大氣是幾乎不含氧氣的;直到藍綠菌出現,由於藍綠菌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最後使得地球上的大氣開始有氧。氧氣在大氣中的含量歷經幾次變動,最後終於維持目前的20%的濃度。

不過,從藍綠菌出現在地球,直到藍綠菌釋放的氧氣,對地球產生了決定的的影響(即所謂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這段路程走了六億年。為什麼這麼久呢?

氧氣在地球上的濃度變化。下方橫軸是十億年,縱軸是
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圖片來源:wiki


過去科學家們認為,因為地球上有很多鐵(以質量來算,鐵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元素),在沒有氧氣的地球上,這些鐵是以元素態的形式存在;一旦氧氣開始出現,海中的鐵元素以及其他容易被氧化的有機物首先吸收了氧氣(如上圖的上方所顯示的第二階段)。等到海中的鐵元素與其他有機物被氧氣消耗殆盡後,氧氣開始釋放到大氣中,被陸地上的化合物吸收(第三階段)。等到陸地上的化合物也已經被氧氣消耗完了,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便進入第二個階段的提升了。

看起來很有道理,不過筆者一直覺得,藍綠菌有需要花這麼多年(六億)的時間,才能讓地球上的鐵以及其他的有機物被氧化殆盡嗎?

最近圖賓根大學(Universitaet Tübingen)的研究團隊發現,為何藍綠菌花了這麼多時間的原因。

研究團隊在尋找如何使藍綠菌生長減緩時,發現高濃度的二價鐵(Fe2+)遇到氧氣時,會產生自由基(reactive oxygen)。自由基傷害了藍綠菌,使得藍綠菌進行光合作用的速度變慢,生長也減緩了。

而這些二價鐵又是從何而來呢?研究團隊認為,這些二價鐵是由海底火山從地函噴發出來的。在太古宙(Archaean)的沈積記錄中,有數次的海底火山爆發,而每次的海底火山爆發,伴隨著發生的就是元素態氧的消失。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高濃度的二價鐵遇到元素態氧時,會產生自由基,而這個自由基使得藍綠菌的生長減緩。

筆者看到這個研究結果就想到:原來這就是藍綠菌為什麼要花那麼久的時間,才能造成「大氧化事件」啊!大氧化事件使得當時地球上的許多厭氧生物都滅絕了,由於這些厭氧生物都是微生物,要留下化石記錄也非常困難,因此我們無法得知到底有多少微生物因此而滅絕了。不過,可以想見在二十四億年前消失的微生物一定非常多的;因此,筆者常跟學生說,或許真正的第一次大滅絕,並不是發生在奧陶紀-志留紀(約四億五千萬到四億四千萬年前),而是更早的成鐵紀(Siderian),也就是由眼睛看不到的生物--藍綠菌--所造成的大氧化事件呢!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的禍首是它--藍綠菌?
圖片來源:wiki

參考文獻:

Elizabeth D. Swanner, Aleksandra M. Mloszewska, Olaf A. Cirpka, Ronny Schoenberg, Kurt O. Konhauser & Andreas Kappler. 2015. Modulation of oxygen production in Archaean oceans by episodes of Fe(II) toxicity. Nature Geoscience. doi:10.1038/ngeo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