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你的大腦「控固力」了嗎?到底是誰讓你的大腦「退位」?

 

圖片作者:ChatGPT

我們之前討論過「假會」這個問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給它一個好聽的名詞:認知債!
不過,要怎麼避免「假會」(認知債)呢?
來看看!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含糖飲料的危害:高果糖與焦慮、孕期飲食到微膠細胞的發炎沈默

含糖飲料。由 YesOnO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近年來,越來越多流行病學研究也指出:懷孕期間或嬰幼兒時期喝太多含糖飲料,與孩子長大後罹患情緒障礙、焦慮症有關。但是相關不代表因果,所以如果想要知道它們是否真的有因果關係,一定要找出這之間的生物機制。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原因囉!原來是讓微膠細胞「手腳發軟」!

看文章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在人類還沒建城以前,臭蟲就來了:人類最古老的吸血室友

 

臭蟲。By AJC1 from UK - Bed bug, Cimex lectularius, CC BY-SA 2.0, 

在2023–2024 年時,日本、韓國、香港、巴黎、紐約、大倫敦等地接連爆發疫情。這些臭蟲對殺蟲劑有抗性,隨著全球化造成國際旅行愈發頻繁,導致臭蟲的全球疫情再起。

但是臭蟲並不是什麼新害蟲...最近的研究發現,它遠在我們還不會種田、還住在山洞裡的時候,就已經跟我們「相親相愛」了...

看文章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從《侏羅紀公園》到中醫經典:胎兒性別的決定誰說了算?

 

圖片作者:ChatGPT

 在1993 年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在說明如何對恐龍進行性別操控時,說了「所有脊椎動物本質上都是雌性。」。當年或許沒有多少人注意,但三十年後的今天,這句話竟然意外與最新的科學研究相呼應。

甚至,與中醫也有共鳴喔!

我們來看最近大阪大學的研究!

看文章

葵花鳳頭鸚鵡學會開飲水機,是好玩,還是缺水?

 

葵花鳳頭鸚鵡開水龍頭。圖片取自期刊

澳洲的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很聰明,之前已經學會開垃圾桶,

最近又學會開飲水機!

說不定未來牠們也會寫科普也不一定XD

看文章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馴化讓文鳥變乖了嗎?揭開鳥類馴化症候群的基因秘密

 

白腰文鳥。由 Vengolis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馴化,不只是發生在植物,也會發生在動物。

過去對哺乳動物馴化的研究發現,馴化的哺乳動物會變得比較溫馴、比較好教、也比較親人。

那麼,對馴化的鳥類有什麼影響呢?

最近對文鳥的研究,有了非常有趣的發現!

看文章

2025年6月4日 星期三

為什麼男生一般比女生高?──從SHOX基因談性別與身高的關係

 

性染色體如何影響人類身高。圖片作者:ChatGPT

是否曾想過,為什麼平均來說,男生比女生高?很多人會說:「因為男生有更多生長激素」、「因為青春期長得比較快」。

這些都有關,但是最近的一個大型研究發現,在我們的性染色體上有個基因,跟身高的關係可大了!

看文章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為什麼有些貓咪愛呼嚕?從雄性素受體基因到馴化的秘密

 

貝里。攝影者:老葉。

貝里大叔又要重出江湖囉!

這次要介紹為什麼他愛呼嚕?

原來,貝里大叔愛呼嚕竟然是因為雄性素受體的變異...

我又可以回去騷擾他了!哈哈!

看文章

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

餵食器如何改變蜂鳥?——朱紅蜂鳥的演化故事

 

朱紅蜂鳥。由 Alan Vernon - Anna's hummingbird (Calypte anna) in flight .... 1 of 2Uploaded by Snowmanradio, CC BY 2.0, 

在美國的花園、陽台或社區公園,常能看到人們掛上色彩繽紛的蜂鳥餵食器,期待著這些小巧玲瓏的鳥兒前來訪客。這樣的行為看似單純有愛,卻可能深刻地改變著蜂鳥的生活、行為,甚至演化方向。最近發表的研究,就發現,北美常見的朱紅蜂鳥,在過去一百多年來,已經出現了重大的型態變化!

看文章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金魚會不會想算命呢?

金魚。CC BY-SA 3.0,

 想像你考完試以後,老師告訴你,老師可以馬上告訴你考幾分,但無法改變結果;或者是,你得等幾天才會知道結果。

你會選哪一個?

多數人會選馬上知道成績,因為我們有一種天生的傾向——我們會想預先知道會發生什麼。

但是,其他的動物會嗎?

看文章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早期壓力經驗如何影響大腦發育

 

海馬迴(藍綠色部分)。由 亨利·芬戴克·卡特 - Henry Gray (1918年) 《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 (See "書籍" section below)Bartleby.com: Gray's Anatomy, Plate 739, 公有領域, 

因為人類的嬰兒出生時大腦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出生前後如果暴露在壓力狀況下,對寶寶的發育會造成影響!

最近有一個研究,分析了五百多個嬰兒(含120個早產兒)的頭部MRI,有了一些重要的發現!

看文章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化繁為簡,威力更強——農業與病原的演化

 

回歸熱疏螺旋體。By CDC - This media comes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 (PHIL), with identification number #14351.Note: Not all PHIL images are public domain; be sure to check copyright status and credit authors and content providers.العربية | Deutsch | English | македонски | slovenščina | +/−, Public Domain, 

回歸熱顧名思義,就是會發燒、退燒後再發燒的一種疾病。大多數回歸熱是由「蜱」來傳播的,但有一個特例,就是回歸熱疏螺旋體,它是靠人蝨(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為什麼它會搭不同病媒的便車呢?最近的考古研究,有了相當有趣的發現!

看文章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天網其實不用槍,而是用話語——GPT-4如何悄悄說服你,甚至讓你以為是自己想通的

圖片作者:ChatGPT

 在科幻電影《魔鬼終結者》中,AI「天網」以武力毀滅人類。但真正危險的,也許不是會拿槍的機器,而是會說話的機器。

最近的研究發現,GPT-4已經可以說服你,而且,你還以為是你自己想通的。

這提醒了我們:要如何規範AI,已經刻不容緩。

看文章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evoCAST:讓噬菌體教我們怎麼編輯基因

 

Pseudoalteromonas。圖片作者:ChatGPT

超熱門的CRISPR雖然厲害,但是對插入長的片段其實不太行。

但是,最近有人改造了細菌中的CAST系統,讓它可以插入長的片段,而且效率很好喔!

看付費文章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貝里的秘密:橘貓為何幾乎都是公的

 

圖片作者:王希文

我家的貝里是橘色的公貓,但是他是橘色又是公的,這並不是巧合。事實上,街上的橘貓幾乎都是公的!而且,橘貓不只是公的居多,而且許多都帶著若隱若現的虎斑條紋(貝里也是)。這其實是一場由X染色體、細胞訊息傳遞、基因表現與發育生物學交織而成的遺傳魔法喔!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只有為你:世界第一個客製化基因治療

 

By Ciencias EspañolasKoS - File:ADN_2.pngFile:Pince_a_épiler.png, CC BY-SA 3.0, 

最近在美國,一位出生才兩天的男嬰突然出現嗜睡、呼吸困難的症狀,檢查發現,他的血氨濃度為正常值的30倍以上。這並不是普通的中毒,而是一種罕見疾病(每130萬人中才會有一位)——CPS1 缺乏症。

他接受了「客製化基因治療」,而且成功了。

怎麼做呢?安全嗎?來看看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煉金術係「金」ㄟ!──LHC真的把鉛變成金了?

 

圖片作者:ChatGPT

千百年來,無數煉金術士夢想將廉價的鉛變成金。沒想到,在 2025 年的 CERN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這個看似荒謬的夢想居然成真了——真的「煉」出了金!

這不是魔法,而是物理。想知道怎麼做的嗎?

看文章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當細菌也能吃塑膠:一株綠膿桿菌如何分解醫療塑膠並變得更危險?

 

圖片作者:ChatGPT
你知道嗎?我們熟悉的醫院導管、縫線、植入物等醫療器材,其實大多由一種叫聚己內酯(PCL) 的塑膠製成。它生物相容性佳、可分解、還能裝藥治療。但研究發現,一株來自傷口的綠膿桿菌臨床分離株PA-W23,竟然已經取得吃它的技能!而且,這隻菌還能因為吃它,讓自己變得更強!

看文章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1605年教宗選舉之亂:打到外面都聽得見

圖片作者:ChatGPT

 不要看那些神職人員平常看起來SO慈悲、SO平靜,在1605年的教宗選舉發生過打鬥,根據當時目擊者與歷史紀錄的描述(例如當代教廷官員與日後教會史學家的筆記),這場選舉不只充滿政治角力,更是肢體衝突升級的經典案例。

這場選舉是天主教歷史上最戲劇化、最具政治張力的一次選舉之一。

看文章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教宗選舉之急急如律令:選太久?就餓肚子吧!——中世紀的選舉壓力法則

 

圖片作者:ChatGPT

今天要開始選教宗了,但是你知道之前曾經因為花了快三年才選出教宗,造成制訂了所謂的「限食」或「減餐」的規定嗎?
那麼,現在還有這個規定嗎?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讓血液變毒的科學——從吸血鬼到瘧蚊的致命詭計

 

圖片作者:ChatGPT

在經典小說《夜訪吸血鬼》中,小女孩Claudia設下了一場精心的陷阱來毒殺吸血鬼Lestat。她讓Lestat喝下一口死人的血,這對吸血鬼來說,就像喝下毒藥一樣。不是直接殺死吸血鬼,而是讓吸血鬼自己毒死自己。

最近,也有科學家想到,用同樣的方法來殺死瘧蚊。

看文章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人類的災難經常來自於愚蠢!讀Cipolla《人類愚蠢基本法則》

 

封面

在人間走跳,會不會有時候出現這種感覺:  

- 「他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根本對大家都沒好處啊?」  

- 「我沒惹他,他卻還是拖我下水!」  

那麼恭喜(或者該拍拍?),你已經不小心碰到了 Cipolla 所說的「蠢人」了。

什麼是「蠢人」?遇到「蠢人」該怎麼辦?

看文章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如何讓淋浴再度偉大?

 

圖片作者:ChatGPT

最近有一位政治人物放寬了水龍頭的出水速率限制,宣稱如此一來,可以「讓淋浴再度偉大」。

當然,用強力水柱沖洗的確是很痛快,但是,那是讓淋浴再度偉大的唯一關鍵嗎?

看文章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中國的器官捐贈改革是真的嗎? 從一篇醫學倫理期刊論文談起

 

中國的器官捐贈數據。圖片取自BMC Medical Ethics

你會信任這樣的數據嗎?

假如你發現,某國的器官捐贈人數每年的增幅都剛好完美地符合 y = ax² 這條數學曲線(像高中數學課本裡的拋物線),你會怎麼想?

許多研究都發現,當資料太過「整齊」,它就很可能是人造的。來看看吧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魚目混珠的復活術?──我們真的讓滅絕動物回來了嗎?

 

圖片取自《Times》。

在最新的科技新聞中,一條吸睛的標題引爆討論:「史前巨狼回來了!」  

美國生技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三隻「dire wolf(史前巨狼)」幼崽。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侏羅紀公園》呢?

不過,先別急著興奮,真相其實不是這樣的喔!

看文章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從壓力中誕生的古菌「組織」:多細胞性的另一條進化之路?

 

在洋菜凝膠下的沃氏鹽富饒菌。By Granitehead1 - Own work, CC BY-SA 4.0,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多細胞性」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多細胞性是細胞們發展出分工合作的特性,最後才能形塑出像動物、植物那樣複雜的身體結構。但是,細胞們是怎樣從各自為政開始分工合作的?最近在古菌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種思索。

看文章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公螳螂超羨慕!藍紋章魚靠毒液搞定交配

 

藍紋章魚。By Totti - Own work, CC BY-SA 4.0, 

在大自然中,生物的交配方式五花八門,從浪漫的求偶舞到激烈的競爭,應有盡有。但你知道嗎?藍紋章魚的公章魚,竟然會用毒液讓母章魚「動彈不得」,然後趁機完成交配! 

這種神操作聽起來很驚人,但如果你是公螳螂,可能會覺得超羨慕!因為螳螂交配後,母螳螂很可能會順便把公螳螂給吃了呢!

看文章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匈人與匈奴的關係之謎:基因學揭開的跨歐亞連結

 

歐洲匈人控制的疆域。By Slovenski Volk 

在西元前 3 世紀,匈奴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第一個游牧帝國,並與漢朝多次交戰。然而,在西元 1 世紀後,匈奴帝國瓦解,部分人可能西遷至中亞,甚至更遠的地區。   

到了西元 4 世紀,匈人突然出現在歐洲,席捲東歐與羅馬帝國,建立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政權。

到底匈人是誰?匈人真的來自匈奴嗎?來看最近的研究

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自閉症與腸胃問題有關?基因變異如何影響腸道健康

圖片作者:ChatGPT

 你可能聽說過「腸道是人的第二個大腦」,但你知道嗎?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自閉症(ASD) 不只影響大腦,也與腸胃問題密切相關。許多自閉症患者有 嚴重的便秘、腹瀉或腹痛,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最新研究發現,這可能與基因變異影響 腸神經系統(ENS) 的發育有關!

看文章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尋找止痛藥的新希望:解開大麻素受體的秘密

人類CB1受體。By Deposition authors: Hua, T., Vemuri, K., Nikas, P.S., Laprairie, R.B., Wu, Y., Qu, L., Pu, M., Korde, A., Shan, J., Ho, J.H., Han, G.W., Ding, K., Li, X., Liu, H., Hanson, M.A., Zhao, S., Bohn, L.M., Makriyannis, A., Stevens, R.C., Liu, Z.J.;Visualization author: Synpath - Atom coordinates: https://www.rcsb.org/structure/5XRA; Visualization: Own work,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32708811

 慢性疼痛是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生活的重大健康問題。根據統計,超過 10% 的美國成人正承受慢性疼痛,而阿片類藥物雖然有效,但卻具有成癮的風險,並且過量使用會導致死亡。這使得開發出既能有效止痛又不會引發成癮或其他副作用的新藥物變得很重要。

最近有研究團隊透過研究大麻素CB1受體結構,開發了新的止痛藥!

看文章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當遊蕩犬與野生動物相遇

 

印度的遊蕩犬。By Savrose - Own work, CC BY-SA 3.0, 

如果不知道「遊蕩犬」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俗稱的野狗。

隨著「遊蕩犬」愈來愈多,野生動物受傷的新聞時有所聞;但還是有人認為,不是遊蕩犬的錯!

最近的一個研究,提供我們一些重要的資料,值得參考!

看文章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ml在台灣為什麼常被唸做cc?還有「莫」?

 

By Goele - Own work

你聽過「cc」嗎?
「cc」與「ml」是什麼關係?
你聽過有人把「ml」唸做「莫」嗎?
為什麼要把「ml」唸做「莫」?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阿斯巴甜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阿斯巴甜。圖片By Yikrazuul 

「誕生」於1965年的G.D. Searle公司,阿斯巴甜可說是最多人研究的人工甘味劑啦!

從剛上市後就被質疑會致癌,到剛出爐熱騰騰的論文說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阿斯巴甜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我們來看看論文吧!

看文章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我們的第二個胃在哪裡?

 

吃得再飽,好像還是吃得下甜點?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家都有這種經驗:明明已經吃得很飽了,但是看到甜點,還是會想再吃!有些人就會自嘲自己有「第二個胃」。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第二個胃」的感覺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第二個胃」並不是錯覺!它是真真實實的...感覺!

看文章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戈芬氏鳳頭鸚鵡(Cacatua goffiniana)吃東西會沾醬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類吃東西會沾醬,動物也會沾醬嗎?

過去曾發現日本獼猴會拿番薯去泡海水,不過那只是觀察並沒有做實驗確認。

有些鳥也會把硬的食物拿去泡水讓它變軟,不過泡水跟沾醬還是兩回事。

最近有研究發現,戈芬氏鳳頭鸚鵡真的會沾醬喔!

看文章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發現寄生在古菌的迷你細菌

 

圖片來源:期刊

自然界真的無奇不有,發現什麼都不奇怪!

之前介紹過有「固氮體」的藻類「貝氏布拉藻」,顛覆了大家認為植物只有跟固氮菌共生才能獲取氮源的想法。

最近日本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迷你細菌。迷你菌,沒什麼特別的,特別的是它是寄生菌,而且它的宿主是古菌喔!

看文章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不只是假貨:源遠流長的玻璃仿玉工藝

 

戰國時代的玻璃璧。圖片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如果上網查「玻璃仿玉」,你會發現有一大堆抱怨的文章,提到買玉鐲、玉佩買到假貨超不開心的經驗,以及如何鑑定玉器是否是玻璃製的等等。所以,過去我總覺得那是「作假貨」的。

不過,「玻璃仿玉」可是歷史悠久,可以回溯到戰國時期呢!

難道那時候的人就愛作假騙人嗎???

看文章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最好吃的水煮蛋怎麼煮?讓科學家來告訴你!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因為煮熟蛋白與蛋黃需要的溫度不同,所以一鍋煮很難得到好吃的蛋。

有人發明了溫泉蛋(溏心蛋),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歡蛋黃也要熟...

最近有個研究發現了正確的煮蛋方法!

看文章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文學的世代交替是否遵循「普朗克原則」?

正在看小說的龐巴杜夫人。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看文章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古代肥咖活捉記:2000年前的跨省逃稅大案

 

圖片取自網路

提到跨國逃稅,現代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俗稱肥咖條款的《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了。這個2010年由美國制定的法案,要求全球的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稅務機關申報美國公民的海外帳戶資訊,否則這些金融機構將面臨高額的懲罰性預扣稅。

不過,兩千年前也曾發生過一件透過跨省進行的逃稅交易呢!

看文章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牙髓幹細胞(dental pulp stem cell)可以靠磨牙齒得到?

 

牙髓幹細胞的位置。圖片來源:期刊

前陣子看到一個朋友分享一則關於「智齒不能亂拔」的貼文,

裡面還說把智齒留在嘴裡,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取出幹細胞來應用。

這是真的嗎?

讓我們來看看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要對抗大鯨魚,小蝦米要團結起來

 

《驚爆內幕》電影海報。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看過《驚爆內幕》(The Insider)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會對小蝦米對大鯨魚的艱辛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那可不是只是演戲!最近的一個論文,整理了從2000-2022的文獻發現,對抗大企業真的不容易。

當企業們的生存受威脅時,他們當然會努力求生,而大鯨魚的求生手段...當然可怕。

要怎麼應對呢?

看文章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喝牛奶可以預防大腸癌嗎?

 

牛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腸癌不僅是台灣第三名的癌症,也是全球第三常見的癌症。與其他的癌症不同的是,大腸癌與飲食的關係很明確。

過去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酒精、紅肉、加工肉類,都是大腸癌的高風險因子,

不過,最新的研究發現:牛奶可以預防大腸癌!真的嗎?

看文章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孤兒」細菌與「十大細菌要犯」

 

大腸桿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近的研究發現,將近四分之三(74%)的細菌沒有人研究。而有10種細菌的研究論文,佔了所有細菌論文的51%!

好多啊!要不要猜猜看,「十大細菌要犯」有哪些呢?植物的病原菌,有沒有上榜?

看文章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羅馬時代的鉛污染真的很嚴重嗎?

 

冰芯。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生活在現代實在是一種幸福,因為知識需要累積,我們現在知道的事情,99%古羅馬時代的人都不知道。

不知道,就會出現一些有點恐怖的事...比方說,他們不知道鉛會影響神經系統發育,造成兒童智力障礙,因此,他們會用鉛來做很多事。

那麼,古羅馬時代的鉛污染很嚴重嗎?來看看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大型研究證明:為了健康應該要多吃菜少吃肉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2011年,有一項研究顯示,吃葷與吃素的人腸道菌的組成(稱為「菌相」)不同,而且還被命名為「腸型」。

但是,因為這項研究人數不多,所以雖然引起重視,卻也有不少人存疑。

不過,最近有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真的有「腸型」,而且,多吃蔬菜水果會比較健康喔!

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