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瓶裝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瓶裝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瓶裝水安全嗎?(二)

上次在「瓶裝水安全嗎?」一文中提到,西班牙的研究團隊測試了362個品牌的礦泉水,發現在儲存一年以後,只有少數的瓶裝水溶出低劑量的塑化劑;而國內所做的簡單研究也發現,將瓶裝水留在車裡一週,並沒有檢測到塑化劑。

圖片來源:wiki

不過,最近一項較大規模的研究發現,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的水瓶在加熱時,還是會釋放出低濃度的銻和雙酚A(biphenol A,BPA)。 雖然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說,低濃度的雙酚A不是飲料容器中的主要問題,但是FDA仍然在繼續研究它對健康的影響。而在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認為,該化學物質還是可以引起對兒童健康的負面影響。

其中尤其是銻,它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一種致癌物。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莉娜馬帶領的研究團隊,將16個品牌的瓶裝水放在在攝氏70度的環境下長達四周(根據衛福部的資料,PET耐熱可達60至85度)。

在16個品牌中,只有一個品牌的銻和雙酚A濃度超過了EPA的標準。這麼看來,儲存在熱的地方似乎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在熱的環境中待過四週的期間,各品牌的瓶裝水中銻和雙酚A含量都有增高的現象,只是其他15個品牌在四週內尚未超過EPA標準而已。也就是說,如果你把水放在車裡足夠長的時間,有可能還是有問題。

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使得華人對於自來水的品質較不信任,因此在華人社會中常見到車廂裡放著瓶裝水,有時長達幾個星期。筆者也常看到有些朋友的車裡放著一瓶礦泉水。

當然,這個研究只有針對瓶裝水,而對於飲料:如果汁、汽水等酸性的飲料,可能會因為溶液中酸鹼度的不同,影響到溶出物質的速率。

當然,筆者還是要強調:如果已經開封的,基於衛生與安全的考量,最好還是盡快喝完。尤其是飲料,因為裡面含有糖份以及其他的物質,在開封後很容易污染並滋生細菌,所以盡快喝完為妙。

至於上次的文章刊出後,有朋友提到放在車裡久一點的水有「怪味」的問題,當然筆者不知道那瓶水在車裡多久,但是根據這篇研究看來,四週內應該還算安全,「怪味」當然會影響飲用的意願,其實最好還是別放在車裡才是最安全的。

最後,由於這篇研究是將瓶裝水放在攝氏70度的環境下連續四週,就算我們把車停在路邊,大概也不會一天24小時都是攝氏70度,所以這個研究的狀況究竟能反映到多少的實際狀況?就由讀者們自己判斷了,不過忙碌的人時間過得快,把一瓶水放在車廂裡,或許您覺得只放了幾天,但是一不小心可能就是幾週囉!

參考文獻:

2014/9/22.  Don’t drink the (warm) water, study says. Science Daily.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瓶裝水安全嗎?

出門如果沒有自備杯子,瓶裝水應該是想喝水時的唯一選擇了;相信大家也聽過各種有關瓶裝水的都市傳說,如「80% 得癌症原因是因為在車裡喝礦泉水,快轉告家人吧!」(筆者附上連結是為了以昭公信,表示的確有這篇文章,但請各位讀者不要點選,以免增加點閱率)這種說法甚囂塵上,有一段時間筆者大概每天都會在FB上面看到它出現一次。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是,瓶裝水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由上面的都市傳說可知,瓶裝水的危險主要是來自於塑膠瓶的雙酚A(biphenol A,BPA)以及塑化劑等溶出到水裡。但是真的會溶出嗎?如果溶出,濃度是否真的會很高?

最近一個西班牙的研究團隊,檢驗了362個品牌的瓶裝水,其中包含了來自131個礦泉水以及泉水,還有3個經處理的淨水。檢驗的樣品包括新出廠以及出廠一年後的兩個樣品。檢驗的範圍包括五種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包括聲名狼籍的DEHP等)、DEHA、烷基酚、以及雙酚A。

檢驗結果發現,只有5.6%的瓶裝水測到塑化劑(DEHP、DEHA)或雙酚A。它們在瓶裝水中的濃度很低,遠低於最大容許量。研究團隊說,以DEHP在瓶裝水中的濃度來算,一個人一天要喝231公升的瓶裝水,當天的DEHP才會到達最大容許量;而雙酚A則要一天喝124公升。除此之外,瓶子的形狀對於瓶裝水中這些物質的含量並沒有影響;不過,如果是含有碳酸的氣泡水,則這些物質的含量會略有影響。

雖然檢驗結果表示瓶裝水是安全可飲用的,大家可能還是會想到都市傳說裡提到的是「放在車裡的水」。對於這部分,西班牙的研究團隊並沒有測試,不過國內曾有媒體進行測試,結果是至少在一週內是安全可飲用的。當然一開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除非倒在杯子裡,否則接觸到口腔物質,建議還是趕快喝光比較安全。

其實以環保的角度來看,出門還是自備水壺或杯子,不要買瓶裝水比較好。畢竟台灣一年用掉45億隻保特瓶,雖然可以回收再製,但是一個保特瓶最後只能回收0.7個,而因為使用100%回收的塑膠產生的保特瓶不會是透明無色的,因此業者還是要加入七成的新料,才能產生接近透明的保特瓶(資料來源:看守台灣);因此,能夠不使用才是最好的。

分享這個研究,只是要告訴大家:瓶裝水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真的不得已的時候,還是可以喝,也別忘了回收空瓶。當然,能夠自己帶水、不用喝瓶裝水,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Albert Guart, Francisco Bono-Blay, Antonio Borrell, Silvia Lacorte. 2014. Effect of bottling and storage on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 constituents in Spanish bottled waters. Food Chemistry. 156:73-80.

2014/8/22. Water quality in glass, plastic bottles: Better than expected in Spanish study. Science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