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Rio+20: 地球,死當中(二)


第二頁、 生物多樣性公約 :死當






















主要任務:
降低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等第:F
「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向我們的孩子承認,『生物多樣性公約』徹底的失敗了。」
這是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Ahmed Djoghlaf在2010年的名古屋會談時說的。怎麼說呢?根據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報告,目前地球上有30%的兩棲類,21%的鳥類以及25%的哺乳類都有絕種的危機。
學界認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之所以會失敗,第一個原因是沒有訂定明確的目標;呼應這個意見,在名古屋會談後,生物多樣性公約設置了20個目標(也就是所謂的「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包括要在2020年前讓野生動物棲地消失的速率降低50%,保護自然保留區(約佔世界陸地的17%),發展更好的生物多樣性指標等。但即使是這樣,學界仍覺得不夠明確;更不用提這些公約或目標,其實都不具有強制性。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不像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有IPCC作為它的後盾。IPCC提供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許多研究數據,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講起話來可以更有威信;而生物多樣性公約直到兩個月以前,才成立了類似的組織(Intergovernmantal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ivces,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平台)。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各國都沒有設立專職機構來調查他們自己的生物多樣性變化狀況。因此,生物多樣性公約長期依賴民間的保育機構,以及IUCN。當然這部份主要大概可以歸罪於資金不夠,而資金不夠又是因為民眾對於這部分的認知不夠,因此不重視,造成會去跟民意代表反映這部分的人並不多,在沒有民意支持的情況下,基於選票的考量,就算要提高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民意代表也會優先選擇跟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相關的部分。
但是,如果繼續維持目前的狀況,只怕到了2072年的里約峰會---如果到時候人類還存在的話---這部分仍然會比現在好不了多少。(筆者:到時候,我們還剩下多少生物多樣性?)


次要任務:
找到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等第:D
2010年才剛建立愛知目標
保護生態系統 等第:C
雖然世界上的生態重要區域已有10%受到保護,但只有1%在海洋。
共享基因資源 等第:E
雖然在名古屋會談時,有92個國家同意應該要把因為收集以及利用基因資源得來的利益共享(例如由印度苦楝樹提煉出世界最苦的化合物),但是目前為止僅有少數的公司願意分享利益(印度還為了這部分與美國打官司)。
承認原住民的權益 等第:D
各國對這部分的措施不一,尤其對於規劃保護區這部分更是僅展緩慢。
提供資金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 等第:F
各國提供的經費,只能用「滴」水車薪來形容...
規範基因改造生物 等第:A
由於這部分經常是新聞炒作的議題,民眾非常的關心;在2003年9月有103個國家簽訂了卡塔赫那議定書,對於LMO(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改造活生物體)的轉移、裝卸及利用都有詳細的規範。但美國並未簽署。


參考資料:

1. Jeff Tollefson and Natasha Gilbert. 2012. Rio Report Card: The world has failed to deliver on many of the promises it made 20 years ago at the Earth summit in Brazil. Nature. 480: 2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