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新冠肺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冠肺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mRNA疫苗不會讓你變成基改(轉基因)生物

 

圖片來源:衛福部網站

「mRNA疫苗含有一段可轉譯成SARS-CoV-2病毒棘蛋白(病毒結構蛋白之一,為目前SARS-CoV-2疫苗選定之疫苗抗原)的mRNA,接種後在人體細胞質內製造棘蛋白此疫苗抗原並釋出細胞外,進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對抗SARS-CoV-2棘蛋白的細胞免疫力與體液免疫力。」(引用自衛福部資料) 

對於覺得以上文字太難的人,簡單一點說,就是: 

我們的免疫細胞,會辨認病原(在這裡是新冠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產生抗體。如果這個抗體是可以成功對抗新冠病毒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對新冠病毒有了抵抗力。所謂的疫苗注射,就是用方法讓我們的免疫細胞先認得病毒的蛋白質,然後等到真的有病毒入侵,我們就不怕這個病毒了。

蛋白質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我們的細胞核裡面有基因(由去氧核糖核酸[DNA]構成),這個基因會先在細胞核中被「影印」,產生mRNA(信使RNA,信使核糖核酸)這個「影印本」,然後mRNA被送到細胞質裡以後,細胞的轉譯系統(核糖體[ribosome]、轉移RNA[tRNA, transfer RNA]等等)再照著影印本的意思被做成蛋白質。

目前市面上的mRNA疫苗,如莫德納(Moderna)、輝瑞(Pfizer)疫苗,就是直接把位於新冠病毒(SARS-CoV-2)外殼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的影印本(mRNA)送進細胞裡,接著在細胞質裡就會被做成蛋白質,然後我們的免疫細胞就會對棘蛋白產生抗體。

為什麼要選棘蛋白?因為新冠病毒的外殼上就有非常多的棘蛋白,而且新冠病毒就是用這個棘蛋白來與我們細胞上的受體ACE2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因此,如果可以產生對棘蛋白的抗體,便可以有效防止病毒進入人體。

基因的影印本(mRNA)是非常不穩定的,它們很快就會被分解掉。它只能留在細胞質裡面,無法進入細胞核,所以也不可能會去改變基因,讓我們變成基改生物。另外,我們的基因是由DNA(去氧核糖核酸)構成,構造與mRNA不同,mRNA無法直接插入DNA,所以也不可能來改變我們的基因。

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乖乖關在家裡真的很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乖乖關在家裡好像真的很難。

台灣這陣子(2021)也因為alpha變種病毒的關係,從五月開始進入了三級警戒,室內不得超過五人、室外不得超過十人;但還是不斷地聽到有人打麻將、喝酒等等。到底這些群聚活動是不是真的跟新冠肺炎的傳播有關呢?

一項美國的研究發現,從2020/01-2020/10,將290萬戶的醫療保險資料與生日進行相關性研究後發現,生日後兩週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機率上升三成一。

如果這個生日是小朋友的生日,出現新冠肺炎的機率會上升到57%。

也就是說,雖然大家都知道在疫情期間應該要乖乖地關在家裡,但是真的要老老實實關在家裡還是蠻難的。

在台灣,這類所謂的非正式聚會大概就是打麻將;在花蓮,還要加上烤肉。只是這些就沒有像生日這麼容易抓資料來做研究了。

參考文獻: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21, 2021.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1.2915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消毒劑(disinfectant)與環境污染:兩難的抉擇

次氯酸離子(Cl-O-)。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為了遏止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各國無不卯足了勁地到處消毒。而這些消毒劑(主要是次氯酸),卻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首先,氯消毒劑會破壞細胞壁或氧化蛋白質,對動植物細胞都能造成傷害;其次是,這些消毒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有害化合物,如三鹵甲烷(trihalomethanes)或鹵代乙酸(haloacetic acids)。

當然我們在此刻別無選擇,如果不噴灑消毒劑就無法遏止疫病蔓延,但在高興大家減少外出降低碳排放、空氣變乾淨了、海豚回來了、熊貓交配了之餘,或許大量的使用消毒劑(光是武漢一地估計便使用了五千噸的消毒劑)也是值得注意的。

除了次氯酸,大家也大量用酒精來消毒手部:不知道酒精釋放到大氣中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Disinfection threatens aquatic ecosystems.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