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zebrafis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zebrafis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斑馬魚(zebrafish)耳朵對噪音的高度敏感性

 

作者:ChatGPT


斑馬魚(Danio rerio)是一種常見的小型熱帶魚,不僅在外觀上迷人,還在科學研究上貢獻很大。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這些小魚如何對聲音反應,尤其是當它們暴露在噪音之下時。

我們的耳朵有助於聽覺和平衡,而斑馬魚的耳朵也一樣。人的耳朵有三塊聽小骨,分別是鎚骨、砧骨及鐙骨。在斑馬魚的耳朵中,也有三個耳石器官:utricle、saccule和lagena,這些部分充滿了微小而敏感的毛細胞,這些細胞可以感知聲音和運動。

研究團隊認為斑馬魚的saccule是主要的聽覺器官,因此更容易受到噪音的傷害,而lagena因為它與saccule相連,可能也具有聽覺功能,而utricle主要功能是平衡感知。研究人員將斑馬魚暴露在168分貝的連續白噪音中24小時,然後觀察三種耳石器官的感覺上皮細胞(hair cells)的損失情況。

結果顯示,saccule和lagena部分的毛細胞受到了嚴重損害,而utricle部分則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噪音暴露導致saccule的毛細胞的顯著損失,平均減少了31%至57%。這種損失在saccule的不同區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意味著整個saccule均受到了影響。相比之下,lagena的損傷較輕,毛細胞損失約為21%至23%。這顯示lagena對噪音的敏感性較saccule為低。與saccule和lagena相比,utricle並未顯示出因噪音引起的顯著毛細胞損失。

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因為它說明了斑馬魚的耳朵某些部分對噪音非常敏感。這不僅幫助我們理解魚類如何聽到和感知周圍的世界,還可能幫助我們釐清人類聽力損失的秘密。這項研究證明了即使是弱小的生物如斑馬魚也可能對環境變化有驚人的敏感性,並提醒我們要注意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所有生物的。

參考文獻: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23) 226, jeb245992. doi:10.1242/jeb.245992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感受到壓力的魚兒體溫上昇

斑馬魚。圖片來源:wiki
當我們置身於陌生的環境時,我們會因為緊張而體溫上昇;這個現象又稱為emotional hyperthermia,而具有這類反應的生物(包括人、哺乳動物、鳥類以及一種蜥蜴)被認為是「有情眾生」(sentient beings)。

但是,魚兒是否也是有情眾生呢?歐洲的科學家們,最近用斑馬魚(Danio rerio)為樣本,將斑馬魚先放在攝氏27度的環境中(斑馬魚的最適溫度是攝氏28度),並且關在小網子裡15分鐘。

接著,研究團隊將魚兒放出來,讓魚兒可以自由地在五個不同溫度(從接近攝氏18度到攝氏35度)的環境中游泳,觀察牠們的反應,看牠們比較喜歡待在哪個溫度。

結果發現,壓力組的斑馬魚在釋放後四小時內,比較喜愛待在攝氏28度以上的環境中;超過四小時以後,魚兒會慢慢回到較低溫的環境。

這結果顯示了,魚兒可能在受到壓力時也會有emotional hyperthermia,造成體溫上昇;於是牠們在那時候會覺得,溫度較高的水比較適合他們。這跟我們發燒時不想吹冷氣、只想穿外套或蓋棉被是類似的。

參考文獻:

Virginia Morell. 2015/11/24. Fish show signs of sentience in ‘emotional fever’ test. Science Now.

Sonia Rey, Felicity A. Huntingford, Sebastian Boltaña, Reynaldo Vargas, Toby G. Knowles, Simon Mackenzie. 2015. Fish can show emotional fever: stress-induced hyperthermia in zebrafish. Proc. R. Soc. B 282: 20152266. DOI: 10.1098/rspb.2015.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