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不是河豚毒素的魚毒

今天的一則新聞提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監測發現,高雄今年接連發生2例「魚毒」中毒案例,皆因購買俗稱「土赤海」的雙斑笛鯛(Lutjanus bohar)煮食味噌魚湯等惹禍,上吐下瀉、嘴巴麻痺,甚至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緊急送醫。醫師提醒,這類大型珊瑚礁魚類特別容易累積藻毒素,魚肉就有毒,勸民眾最好少碰為妙。

雙斑笛鯛。圖片來源:wiki
雙斑笛鯛英文俗名是two-spotted red snapper,身長大約60-80公分,通常在四米到一百八十米深的海域生活,最常見的海域為十到七十米深的海域(所以不是深海魚類)。這種魚是肉食性的魚類,會到珊瑚礁區捕食其他的小魚、甲殻類與軟體動物。根據「菜市場魚圖鑑」的資料,笛鯛科的魚類,在台灣的魚市場大多被稱為「赤筆」或「赤海」。

醫生說的「藻毒」應是指有毒渦鞭毛藻(toxic dinoflagellate)的毒素。會產生毒素的渦鞭毛藻有大約30-40種,牠們也會在海上造成紅潮(red tide)。當有毒的渦鞭毛藻被軟體動物吞食以後,藻毒素會累積在體內,掠食者(如雙斑笛鯛)捕食這些軟體動物之後,毒素便會累積在體內,人買了魚回去吃便中毒了。

有毒渦鞭毛藻。圖片來源:wiki

這類的藻毒素可分為麻痺性、下痢性與神經性,主要所產生的毒素為Saxitoxin(石房蛤毒素,STX)。由於人類也會吃軟體動物,因此過去這類的藻毒素常被稱為貝毒。

Saxitoxin。圖片來源:wiki
另外一個常見的藻毒素是珊瑚礁魚毒素(CTX,ciguatoxin)。STX與CTX都會引起麻痺。

CTX。圖片來源:wiki

珊瑚礁魚類對海洋生態很重要;食用珊瑚礁魚類,很容易就會攝入藻毒素而中毒。因此,不管是為了環境還是為了自己,都不應該再吃珊瑚礁魚類。

參考資料:

Wikipedia
吳佳瑞、賴春福。菜市場魚圖鑑。大樹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