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我們常說:好榜樣很重要。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孟母三遷吧!孟母發現兒子會學鄰居在做什麼,因此最後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也因此成了一代大儒。但是,榜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如果有用,又起了怎樣的作用呢?
最近中國的一項研究,告訴了我們同理心是如何在人與人之間透過觀察學習傳遞的。當我們看到別人表現出同理心或冷漠的反應時,我們的大腦會產生一種學習信號,這個信號會促使我們調整自己對他人的同理心水平。例如,當我們觀察到這個人對他人的痛苦表示出深切的同理時,我們可能會感受到更強烈的同理心;反之,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冷漠的反應,我們對他人的同理心可能會減弱。
研究者招募了五十多名女性,透過一系列的實驗,來探究這一過程的神經基礎。結果顯示,觀察他人的同理心或非同理心反應,不僅影響我們的情感反應,還影響我們大腦中處理同理心和社會學習的區域。
研究團隊發現,觀察他人表現出的同理心或非同理心反應,會產生學習信號,分別增加或減少觀察者的同理心評分。 他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解讀了同理心學習過程中大腦的活動變化。具體來說,研究發現高同理心和低同理心組之間在表現觀察性預測誤差的大腦區域的差異。
顯著的神經反應發生在前島皮層(anterior insula)、中間帶皮層(mid cingulate cortex)、顳頂葉結合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背側中前額皮質(dors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以及運動前皮質(premotor cortex)等區域。而且,觀察他人表現出的同理心或非同理心反應確實會產生不同的學習信號。
更有趣的是,研究團隊發現,當參與者知道示範者是電腦時,引起的效果明顯的比示範者是人類要低。也就是說,只有人類與人類互相學習,才能引發這樣的效應。
這項研究強調了生活中正向榜樣的重要性。身處一個高度同理心的環境,可以促進我們的同理心和利他行為,而負面或冷漠的態度則可能有相反的效果。這對於培養更具同理心的社會環境、改善人際關係以及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Zhou Y, Han S, Kang P, Tobler PN, Hein G. Th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empathy relies on observation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4 Feb 27;121(9):e2313073121. doi: 10.1073/pnas.2313073121. Epub 2024 Feb 21. PMID: 38381794; PMCID: PMC109072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