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為什麼同性戀基因一直存在?

 

圖片:ChatGPT

在我們的社會和自然界中,同性性行為(SSB)是一個常見現象,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它似乎是一個謎。一般而言,進化會促使那些有助於繁衍後代的特徵得以保留,而SSB在表面上看似與此相悖。然而,最近由Zietsch等人於2021年發表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解釋。

這項研究使用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數據,涵蓋約500,000名參與者,他們出生於1934年至1971年間,年齡在評估時介於37至73歲。研究團隊從414,751名通過基因資料品質控制並回答了與性行為相關問題的參與者中獲得數據。這些數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與異性有性行為的對象的總數,二是同性性行為(SSB)的經歷。最終,研究中使用了162,183名男性和196,243名女性的數據來分析與異性性伴侶的數量相關的現象,以及188,825名男性和220,170名女性的數據來分析同性性行為的經歷。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基因數據發現,雖然SSB自身可能不直接增加個體的生殖機會,但與SSB相關的基因在僅與異性交配的人(OSB)中實際上可能提供了某種交配優勢。

根據分析結果,發現同性性行為(SSB)與一些性格特質有關,特別是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和冒險行為(risk-taking behaviour)。這些性格特質與SSB之間存在正的相關性。

數據顯示,開放性在男性和女性中與SSB的基因相關性分別為0.135和0.312,而冒險行為在男性和女性中與SSB的基因相關性分別為0.224和0.402。這些發現顯示,與SSB相關的基因變異也可能與個體的開放性和冒險行為特質相關。

這意味著,即使這些基因促使一部分人表現出SSB行為,它們也可能在其他人身上產生正面的生殖效果,從而在人群中被保留下來。

這項研究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性行為進化的傳統理解,也為SSB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它提醒我們,自然和進化是複雜且多面的,並非所有行為都能直接從其表面的生殖價值來理解。

參考文獻:

Zietsch, B.P., Sidari, M.J., Abdellaoui, A. et al. Genomic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antagonistic pleiotropy may help explain the evolutionary maintenance of same-sex sexual behaviour in humans. Nat Hum Behav 5, 1251–1258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16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