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氨酸。圖片來源:Wiki |
天冬胺酸(Aspartic acid)的名稱是由天門冬醯胺(asparagus)而來, 因為天冬胺酸是在1827年由 Auguste-Arthur Plisson 與 Étienne Ossian Henry從天門冬醯胺加鹼煮沸得來的。
Auguste-Arthur Plisson (?-1832)出生於法國的Orleans地區,是一個孤兒,所以生年不詳。換做現代,他的故事應該可以寫成勵志文,不過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多,只有提到他克服困難到巴黎去學化學,拜 Nöel-Étienne Henry為師。與他一同發現天冬胺酸的 Étienne Ossian Henry(1798-1873)是他的老師的兒子。
天冬胺酸可以由草酰乙酸(oxaloacetate,OAA)經過轉胺反應(transamination)製造出來、也可以由鳥胺酸(ornithine)或瓜胺酸(citrulline)經過尿素循環(urea cycle)製造出來,所以在哺乳動物他不屬於必需胺基酸。
天冬胺酸與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是大名鼎鼎(聲名狼籍?)的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IUPAC 學名為Methyl L-α-aspartyl-L-phenylalaninate,天門冬醯苯丙胺酸甲酯)的主要成分。
天冬胺酸很可能是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有機分子之一。1953年由游理(Harold C. Urey)與密勒(Stanley L. Miller)以閃電持續衝擊一個模仿原始大氣的環境一星期,除了得到了丙胺酸(alanine)與甘胺酸(glycine)之外,也偵測到微量的天冬胺酸。
參考文獻:
Wikipedia. Aspartic acid. Miller–Urey experi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