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赤蘇糖(erythrose)

赤蘇糖。圖片來源:Wiki

赤蘇糖(Erythrose)最早在1849年由法國藥劑師 Louis Feux Joseph Garot (1798-1869)分離出來,而它的名字的由來有一說是當時 Garot 得到的糖紅紅的(因為內含金屬離子),所以就用了erythr(o)-這個字首(希臘文erythros,意為「紅色」)。不過如果這麼說,那麼蔗糖(sucrose)一開始分出來也紅紅的,怎不也叫做 erythrose?

另外一種較為可信的說法是赤蘇糖(赤蘚糖)是因為赤蘚醇(erythritol)而命名,而赤蘚醇當初是在1848年由蘇格蘭化學家 John Stenhouse從紅色的地衣(lichen)中分離出來的。

赤蘇糖是我們體內的代謝中間產物之一,在磷酸五碳糖途徑(PPP,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有缺失就會產生常見的蠶豆症)以及光合作用的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裡面都可以找到赤蘇糖 4-磷酸(Erythrose 4-phosphate)。

赤蘇糖的同分異構物之一為「蘇糖」(threose)就是因赤蘇糖而得名,而胺基酸之一的蘇胺酸(threonine)因為構造類似於蘇糖而被取名。

參考資料:

Wikipedia. Erythrose.

Stenhouse, J. (January 1, 1848). Examination of the proximate principles of some of the liche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38: 63–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