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植樹與心理學:探索對抗氣候變遷的新途徑

 

圖片作者:ChatGPT

隨著氣候變遷愈來愈劇烈,各國政府紛紛拿出因應措施。但是,民間仍有不少人不認為氣候變遷是嚴重的現象,甚至有些人完全否認有氣候變遷這回事。

在這個研究裡,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全球性的實驗,涉及63個國家和59,440名參與者。研究測試了11種不同的介入措施對於改變人們對氣候變遷的信念、政策支持、社交媒體分享意願以及參與植樹行動的影響(種樹行為是這項研究中用來評估參與者對於實際環境行動意願的重要指標之一)。

11種不同的介入措施分別為:

1. 減少心理距離:通過使氣候變遷感覺上更加接近(地理上、社會上和時間上)來增強對氣候變遷的關注。
2. 集體行動:強調通過集體行動可以有效應對氣候變遷的信息。
3. 未來自我連續性:強化對未來自我影響的認識,鼓勵人們考慮其對未來影響的行為。
4. 寫信給未來一代:鼓勵參與者寫信給未來的孩子,描述他們目前為減少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
5. 系統辯證:通過強調支持環境行為是愛國的行為,來激發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和行動。
6. 科學共識:強調科學界對氣候變遷事實的共識,以增加對氣候變遷行動的支持。
7. 綁定道德基礎:透過喚起群體忠誠和權威的道德基礎來增加對環境友好行為的支持。
8. 動態社會規範:展示社會規範正在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採取行動以對抗氣候變遷。
9. 負面情緒:透過“末日與黑暗”式的信息傳達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以引發負面情緒,促進行動。
10. 多元無知:糾正人們對其他人對氣候變遷關注和行動的錯誤認知。
11. 共同工作規範:強調與他人共同努力對抗氣候變遷的社會規範。

這些介入措施基於不同的理論框架,旨在通過影響人們的信念、感受和社會規範來促進對氣候變遷的積極行動。

結果顯示,這些介入措施對非氣候變遷懷疑論者有輕微的正面影響,但對於促進更多努力的行為改變(如植樹)效果不大。最有效的介入措施在不同的目標行為上有所不同:

1. 減少心理距離的介入措施對於增強氣候變遷信念最有效,平均提高了2.3%。
2. 寫信給未來一代的介入措施在提高對氣候政策的支持上最有效,平均提高了2.6%。
3. 負面情緒引發的介入措施在增加社交媒體分享意願上最有效,平均增加了12.1%。

然而,沒有任何一種介入措施能夠有效提高參與更費力的植樹行為,某些介入措施甚至降低了植樹的數量。

降低了植樹數量的介入措施包括:

1. 減少心理距離:使氣候變遷感覺上更接近的介入。
2. 引發負面情緒:透過負面信息強化對氣候變遷後果的認識。
3. 共同工作規範:強調與他人共同對抗氣候變遷的社會規範。
4. 寫信給未來一代:鼓勵參與者寫信給未來的孩子,描述他們為減少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

這些結果顯示,儘管這些介入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正面影響,但它們在激勵參與者完成植樹任務方面並未表現出較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有反作用。

但是,種樹不見得是解決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法啊?或許是這樣才無法激勵人們去做吧?畢竟,雖然植樹被廣泛推崇為對抗氣候變遷的一種方式,但它並非萬能的解決方案。植樹活動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有效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然而,單純依賴植樹來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存在幾個限制:

1. 時間問題:樹木成長需要時間,而氣候變遷的影響是迫切的。我們需要立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考慮長期的碳匯策略。
2. 空間限制:合適的植樹地點有限,過度植樹可能對當地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如破壞原生物種的棲息地。
3. 生態系統的復雜性:不同地區的生態系統對植樹的反應各不相同,單一的植樹策略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全球性效果。
4. 社會經濟因素:植樹活動需要考慮到地方社區的需求和權益,以及如何與當地的經濟活動相協調。

因此,雖然植樹是氣候變遷緩解策略的一部分,但它需要與其他措施,如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等,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全面的對策。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某些介入措施未能有效激勵人們參與植樹行動:人們可能意識到解決氣候變遷需要更全面的方法,而不是單一的行動。

參考文獻:

Madalina Vlasceanu et al.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ith behavioral science: A global intervention tournament in 63 countries.Sci. Adv.10,eadj5778(2024).DOI:10.1126/sciadv.adj57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