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作者:ChatGPT |
老年的生活該怎麼過?有些人嚮往退休,但退休後卻發現沒有了工作也沒有了社交,生活變得如一潭死水,每天就是成了「三等」公民:等吃飯、等睡覺、等死。有些人就開始過著被迫隱居的生活,每天足不出戶,到最後變得不敢出門,甚至罹患了憂鬱症。
但也有些人,早早就安排好了退休後要做這個做那個,要學這個學那個,一週行程排滿滿,忙到沒空在家,一點也不像退休!
當然,上面說的這兩種生活可能都太極端,如果能有點忙但不要太忙,是不是很美好的退休生活呢?其實待在家裡也未必就一定會得憂鬱症吧?
到底退休生活要怎麼過呢?或許第一個應該要先把身體照顧好,比如說安排一些活動,既可以運動、又可以見到朋友,還真的是很不錯。
但是有些老人家可能會大嘆:老了,手腳不靈敏、視力聽力都減退,要學新東西可不容易呢!所以有些老人家往往會排斥學新的東西,覺得「沒用」就「不用學了」。
這就讓醫療人員在鼓勵老人家多學習新的事物時「踢到鐵板」。畢竟「要活就要動」,但是要怎麼鼓勵老人家多活動呢?
為了鼓勵老年人參與對他們有益的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最近有科學家進行了一個研究,來瞭解認知價值與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
研究團隊找了5266名居住在社區的65歲以上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4.1±5.6歲),進行了兩個量表的普測。
研究中使用的量表包括:
1. 憂鬱狀態評估:使用15項簡短形式的老年憂鬱量表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這是一個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來評估老年人憂鬱症狀的工具。該短版量表通過選擇與憂鬱症狀高度相關的15個項目而開發,並且與原始版本有很高的相關性(r = 0.89)。使用大於或等於6分作為與臨床憂鬱訪談相比具有82%的敏感性和75%的特異性的臨界分數。
2. 認知價值問卷 (PV questionnaire):該問卷是為了量化老年人對採納新行為的認知價值而特別開發的,沒有現成的量表可用。問卷的編制經過了健康和社會科學或康復科學領域的老年學專家的咨詢,旨在評估參與者是否認為採納新的健康行為(主要是指與減少老年症候群相關的體力、認知和社交活動)是有價值的。問卷包含了10種行為,受訪者根據“一點也不值 = -2”、“不太值 = -1”、“有點值 = 1”和“非常值 = 2”的選項來選擇他們的回答。這些值相加得到總分,範圍從-20到20分。
這兩個量表的使用提供了一個量化和評估老年人憂鬱症狀以及他們對採納對憂鬱症有益的新行為認知價值的方法。透過這些量表,研究團隊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傾向,從而為預防憂鬱症提供支持。
研究結果顯示,在調整潛在混淆因素後,認知價值(PV)得分的較高四分位數與憂鬱症狀的較低盛行率顯著相關。具體來說,與最低認知價值四分位(Q1)相比,較高的PV得分四分位(Q2、Q3、Q4)分別與憂鬱症狀的較低盛行率相關,調整後的機率比(OR)分別為0.76(95%信賴區間:0.59–0.97)、0.67(0.51–0.87)、0.54(0.40–0.73),P值<.001。這意味著,老年人對採納新行為的較高認知價值可能有助於預防憂鬱症狀。因此,醫療專業人員需要關注老年人中價值取向不佳的情況,並開發干預措施,透過教育提高他們對於參與身體、認知和社交活動的認知價值,分享成功經驗,以促進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Nishijima, C., Katayama, O., Lee, 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dopting new behavio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older adults. Sci Rep 14, 4569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553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