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果小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咖啡是咖啡屬植物(Coffea)的果實。由於咖啡種子中儲存了一種相對罕見、大部分生物都不能消化的複雜碳水化合物「半乳甘露聚醣」(galactomannan),使得咖啡的害蟲不多。其中一種,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是以咖啡的果實為食。
2012年的研究發現,為什麼咖啡果小蠹能開心地大嚼特嚼咖啡豆呢?並不是因為牠可以燃燒咖啡因(哈!),而是因為咖啡果小蠹有從桿菌屬(Bacillus)得來的秘密武器:甘露聚糖酶(mannanase)。
研究團隊從咖啡果小蠹的中腸衍生出的 cDNA 進行了蛋白質分泌功能篩選,使用了酵母分泌陷阱(yeast-secretion trap)。這項篩選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可能參與咖啡漿果感染和消化過程中的蛋白質。通過這種方法,研究者發現了 HhMAN1 這個基因,它是一種甘露聚糖酶,這是一種在昆蟲中之前未曾報導過的糖苷水解酶。這項發現顯示了咖啡果小蠹如何通過水平基因轉移獲得了這個能夠幫助它消化咖啡豆中多糖的關鍵基因。
為了確認HhMAN1 這個基因的確存在於咖啡果小蠹中,研究團隊從解剖或完整的昆蟲標本中萃取基因體 DNA,並使用特定的引子進行 PCR ,以確認 HhMAN1 基因的存在。提取出的 DNA 片段被選殖並進行序列分析,確認的確是 HhMAN1 基因。
PCR放大出來的HhMAN1 被選殖到桿狀病毒(baculovirus)載體中,並轉染到食蟲夜蛾 Sf9 細胞中,以進行蛋白質的擴增和表現,並以從咖啡豆中提取的半乳甘露聚糖作為受質,確認HhMAN1 基因的確可以產生有功能的甘露聚糖酶。
研究團隊發現,HhMAN1 基因在咖啡果小蠹從西非向亞洲和南美擴散前就已廣泛存在,但在與 咖啡果小蠹關係密切的另一種昆蟲 熱帶堅果小蠹(H. obscurus)中未發現這個基因。因此,HhMAN1 從細菌到咖啡果小蠹的水平基因轉移可能代表了對特定生態位的適應,並可能是由密集農業造成的。
為了排除 HhMAN1 序列來自污染細菌而非咖啡果小蠹基因體的可能性,研究團隊進行了基因體步行(genome-walking)以確定 HhMAN1 兩側的DNA 序列。結果顯示,HhMAN1 的序列位於兩個與真核生物轉座元件 Tc1/mariner 和 hAT 超家族有顯著相似性的序列之間,分別位於 HhMAN1 的上游和下游區域。與這些轉座元件最為相似的同源序列被發現於兩種昆蟲——寶石黃蜂(Nasonia vitripennis)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基因體中。這個結果表示 HhMAN1 基因可能通過轉座子的水平基因轉移(HGT)進入咖啡果小蠹基因體。
研究團隊還指出,HhMAN1 基因的獲得對於咖啡果小蠹成為專門的咖啡豆寄生者可能是必要條件。這項研究增強了對動物水平基因轉移(HGT)功能重要性的認識,並提出了一種可能的 HGT 機制,即通過轉座子的外源 DNA 插入。
雖然咖啡果小蠹每年讓咖啡產業損失超過五億美元,但這篇論文對我們理解昆蟲如何透過水平基因轉移適應新生態位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同時也顯示了農業生產方式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
參考文獻:
PNAS. https://doi.org/10.1073/pnas.112119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