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離氨酸。圖片來源:Wiki |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動,改變我們過去在教科書上的認知;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十二對腦神經現在成了十三對、而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的發現,也讓標準蛋白質氨基酸由二十個增加到二十一個。
但是,2002年在古菌(archaea)以及一些細菌裡發現的吡咯離氨酸(Pyrrolysine),再度挑戰到底標準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有些科學家據此認為吡咯離氨酸應該是第二十二個氨基酸,有些科學家則不認同;畢竟,只有產甲烷的古菌以及一些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會使用吡咯離氨酸。
在2002年,科學家們在巴氏甲烷八疊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的甲基轉移酶(methyl-transferase)的活化位址發現了吡咯離氨酸。後來發現許多的甲基轉移酶都可以找到吡咯離氨酸;它在酵素裡的功能可能是協助酵素把甲基的位置調整好,好讓輔因子可以跟甲基反應。
與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不同的是,吡咯離氨酸是有遺傳密碼的,它的遺傳密碼是UAG。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說:等一下!UAG不是終止密碼之一嗎?是的。不過,就像硒半胱氨酸使用UGA一樣,吡咯離氨酸使用UAG也需要有特別的裝備。能使用吡咯離氨酸的微生物們都帶有一個特別的轉移RNA(tRNA,transfer RNA),這個轉移RNA帶有吡咯離氨酸、且它的反密碼就是用來辨認UAG的。而且,這麼特別的轉移RNA,它也有專屬的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簡稱aaRS)來負責把吡咯離氨酸加上去。
吡咯離氨酸是由兩個離氨酸合成的,因為含有吡咯烷(pyrrolidine)的結構(請參考脯氨酸 proline),所以名字裡面加上了pyrro-這個字首。
微生物是個奇妙的世界,我們在實驗室能養出來的微生物,大概只佔全體微生物的小部份;或許未來對微生物以及深海生物有更多的了解後,我們會找到更多不一樣的氨基酸,也或許標準蛋白質氨基酸的名單會變得更長也不一定喔!
參考資料:
Wikipedia. Pyrrolysine.
Srinivasan, G; James, C. M.; Krzycki, J. A. 2002. Pyrrolysine encoded by UAG in Archaea: charging of a UAG-decoding specialized tRNA. Science. 296 (5572): 1459–1462. doi:10.1126/science.10695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